让医改“阳光”普照百姓
发布时间:2011-01-04 09:38 来源:君健网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的是要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乙肝疫苗接种已使我国居民乙肝病毒携带率从11%降到7%,被称为“国病”的乙肝得到有效控制;对农村孕产妇进行住院分娩补助超过1300万人;帮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46万人;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557万座,完成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改炉改灶87万户……医改过程中,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已经使居民的健康水平有效提高。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喀尔敦乡卫生院的工作人员来到幸福村村民古丽家中作产后访视,对母婴健康进行指导。前不久,古丽在乡卫生院顺利分娩一女婴,出院时她得到了350元的住院分娩补助,新农合还报销了300元,这样一算,古丽住院分娩几乎没有花钱,并且出院后医院还要进行产后访视。
孕产妇保健是医改实施后政府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像古丽一样的城乡居民从医改新政中受益。
■公共卫生服务惠及百姓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深化医改的一个重要亮点,旨在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包括健康档案管理在内的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向城乡全体居民免费提供后,目前已分别有36%的城镇居民和24%的农村居民拥有了自己的健康档案,超过3900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接受健康检查,近3300万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得到规范管理。此外,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稳步推进,白喉等15种传染病报告数明显下降;重性精神病防治、重点癌症早诊早治等慢病综合干预工作有力推进。
同期启动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有效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已超过4000万人次,我国居民乙肝病毒携带率已经从11%降到7%,婴幼儿携带率更是低于2%,被称为“国病”的乙肝得到有效控制;分别有458万名、75万名、862万名农村适龄妇女得到免费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和免费增补叶酸,对农村孕产妇进行住院分娩补助超过1300万人,帮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46万人,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557万座,完成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改炉改灶87万户,对73%的检出感染艾滋病病毒孕产妇实施了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阻断。
为保障各项服务开展,国家建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从2009年开始,按照人均不低于15元的标准落实经费,2010年,全国平均达到17.5元,今年将提高到不低于20元。浙江、上海等地还进一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拓展服务的深度和范围。
■农村儿童大病保障扬帆起航
说起国家推出的农村儿童重大疾病保障试点,湖南省涟源市桥头河镇大水村村民刘勇兵连声说好。他的女儿小怡怡半岁时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但因为负担不起5万多元的手术费用,一直拖着没有治疗。孩子3岁体重才9公斤,只会叫爸爸、妈妈,不会走路,除了睡觉外,时时刻刻都要妈妈抱着。先心病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太多的苦难。
事情在2010年8月终于有了转机。为提高大病救治水平,湖南省率先在全国启动农村儿童先心病免费救治试点,凡参加新农合的1岁~14岁儿童,患有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3个病种的,纳入免费救治范围,费用由新农合基金承担。刘勇兵得知这一消息,马上提出申请。该市卫生局很快组织工作人员对孩子身份和病情进行审定核实,出具转诊意见,提交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省儿童医院复诊并择期手术。小怡怡于2010年11月3日成功进行手术,病情很快好转,一个多月来没有感冒、发烧过。
记者获悉,作为卫生部门牵头负责的医改任务之一,去年6月启动的提高农村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等重大疾病保障水平试点工作,目前正有序开展。安徽、江西、湖南、内蒙古等地的试点范围已扩大到全省(区),两个病种的补偿比例已超过70%,符合民政医疗救助条件的还可再补20%,已有超过2300名象小怡怡一样不幸的农村儿童得到及时救治。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新农合参合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参合人数达到8.35亿人。筹资和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人均筹资达154元,其中政府补助达到人均120元以上。60%的统筹地区实行了门诊统筹,统筹地区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比上一年度提高5个百分点,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左右。近九成统筹地区实现县域内定点医院费用即时结报,一半以上的统筹地区实现了与地域外定点医院直接结算。新农合在保障广大农民看病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