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健康老人 > 老人心理
用爱填补老年人精神“空巢”
发布时间:2015-10-15      来源:
  近年来,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记忆障碍门诊老年患者日均就诊人次明显增加。图为该院护士长明永琴照顾患心理疾病的老人。

  10月10日是第2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伴随着我省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空巢”现象突出,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越发突出,形势不容乐观。

  空巢化让就医率明显提升

  今年75岁的李阿姨是典型的空巢老人,老伴因病在几年前过世,子女又长期在外地工作,每年只有春节的时间才能回家待上几天,李阿姨一年的生活时间中,除了偶尔有一些业余活动,大多数时间都是独自在家看电视。

  几个月前,李阿姨感觉自己浑身不舒服,无论自己怎么调节都没有什么好转。“最重要的是胸部老是隐隐疼痛的感觉,吃了药也没有什么效果。”

  为了不让在外工作的子女担心,她一直憋在心里没跟子女说。但是身体的消瘦,精神的萎靡还是让李阿姨去医院做了一次全面检查。但是,检查的结果让李阿姨喜忧参半,喜的是各项身体指标都正常,没有发现身体有任何问题,忧的却是疼痛症状表现得越来越强烈。

  “老年人心理问题比较多,您要不要去看看心理医生?”大夫的一句话提醒了李阿姨。

  “一开始根本不会相信是自己的心理有问题,只是还抱着宁肯信其有的想法去了。”李阿姨介绍说,到了医院,医生最终诊断她是得了抑郁症,还伴有明显的焦虑。“医生说病因是独自一人居住时间太长,缺少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也没有找到合适发泄情绪的方式。”李阿姨说。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一病区主任熊杰解释,原来很多焦虑或抑郁病人患病后,家属及病人都不认为是病。老年人记忆力下降,家属认为是“老糊涂”,是正常现象,到这里来治疗的病人大多是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重度老年痴呆患者。但近几年来,公众提高了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导致就诊率增高。

  根据民政部和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2.12亿,占总人口的15.5%,据世界首位。其中,空巢老人超过1亿人,占老年人总人口的一半,其中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人口的10%。预计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目前,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已突破500万人,老龄化较为严重。与此同时,我省跨省流出人口达到了580万人,这其中绝大多数是长期背井离乡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他们一年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家中的父母长期无人照看,他们的生活也十分单调、孤独,省内的家庭空巢化问题越发严重。

  空巢化问题严重随之带来了老人心理疾病发生率的提高和就医率的提高。近年来,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省精神卫生中心)记忆障碍门诊及老年病科住院患者,老年患者日均就诊人次明显增加。老年人的就诊率及住院率也呈逐年攀升之势,尤其在最近两年,老年患者的增长更加明显,其就诊疾病较之前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六成空巢老人有“心病”

  据调查,空巢老人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高达60%,其中达到疾病程度、需要治疗的占到10%至20%。”熊杰坦言,被动空巢特别是失独及独居老人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老年期精神障碍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人进入老年后,生理机能逐渐出现变化,机体细胞、组织、器官形态衰老,功能衰退,对环境适应减弱。此时,如果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样的老年心理疾病在接诊的老年患者中非常普遍。这些疾病不仅需要医疗照顾,还带来一系列家庭和社会问题。

  据了解,近年来老年人各种心理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如抑郁症、焦虑症、脑器质性精神病、老年痴呆症、情绪危机直至精神崩溃,消极自杀。失能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复杂。如此种种老年心理疾病和障碍会严重损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诱发或加重各种躯体症状、疾患,甚至导致绝望自杀。

  “造成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关于这个问题,熊杰说,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生理因素,“老年是社会角色急剧变化的时期,不少人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难以维持心理平衡,并且随着人体内的器官、系统功能退化,往往出现脑萎缩、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生理疾病,这些生理疾病容易导致老年人出现焦虑、抑郁、怀旧、行为消极,甚至自杀等心理方面的问题。另外,在青年时期就敏感、怀疑的人,到老年时会更加敏感多疑,别人说句话会反复考虑其含义,略有不适则怀疑得了癌症等。他们常因一些小事而与人争吵不休,或对别人耿耿于怀,还有的不信任他人,结果变得孤独离群。”

  “生理因素只是其中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心理因素造成的。”熊杰表示,老年人对生活的动机和需求与其他年龄段的人士不一样。例如,大部分中年人对生活的需求表现为希望自己的事业得到他人的认可;而老年人的动机只是希望得到家人的关怀。“对于空巢老人而言,由于子女长期外出打工,这方面的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从而产生一种孤独感和被遗弃感。”这种孤独感最容易使空巢老人产生抑郁、焦虑不安的情绪体验,若不及时干预,常常发展成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此外,有些老人在子女成家立业独立生活之后,由于适应不良出现“老年空巢综合征”,这也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理危机。

  心理有问题要及时就诊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社会归属感的缺失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而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减轻老年人患抑郁症概率,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熊杰说,老人长期空巢在家,容易在心里产生“心”结。一些空巢老人看到别人家老少团圆其乐融融,自己形单影只,难免产生孤单心理。有些老人还承担着照顾、教育孙辈的重任,生活忙碌,负担重。如果老人出现了“心”结,会严重影响老人身心健康,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

  熊杰建议,子女有机会应该多陪陪老人,用爱填补老人精神“空巢”。老年人退休后要坚持参加社会活动,重新建立人际关系,多交老年朋友,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练习书法、钓鱼、养花、打太极拳等。还可以利用网络交友来缓解自己焦虑情绪,但要注意适可而止,不可过分沉迷,最重要的是要让自己有事可做。

  同时应该时刻保持乐观的态度,保持好奇心,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空巢老人因为子女不能在身边、不能满足依赖感而伤心和难过。但是,他们应该学会接受和面对这种依赖想法无法实现的事实,不能见面可以通过其他交流方式,比如打电话、视频等。

  老年人如果发现自己身体上或者心理上有问题,应该及时就诊。如果老人出现严重的情绪、记忆或精神症状,则提示可能已经罹患严重的精神障碍,家人应给予很大的支持,带老人及早就诊。同时,老人抑郁患者应走出家门,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适度锻炼身体,多接触人群。

  熊杰还指出,想得开,是治疗烦恼人生的一剂大补药。不管遇到什么坎坷、曲折,都要乐观面对,不要情绪阴郁低沉。只有态度积极,情绪正常,才能想出办法把问题处理好,走出困境。

  另外,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也要结合起来,如社区医疗服务人员来医院精神心理科跟随医生查房,观摩问诊过程,学习精神疾病知识,这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方式。社区医疗服务人员只有懂得辨识精神疾病,才能早期发现精神异常的病人,尤其是对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当他们出现精神心理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

  虽说老人空巢现象暂时不能避免,但是也可以从很多方面,为老人提供生活帮扶,帮助老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让老人“心”结能解,“心”病能治。
分享到:

记住:傍晚时给父母打个电话  上一篇 | 下一篇  孤独会加速老年人心智衰退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