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中医讲堂 > 中医文化
廉人骥:中医就是四个字
发布时间:2010-12-01      来源:网易
廉人骥:中医就是四个字(组图)
廉人骥:中医就是四个字(组图)
找中医看病的人都会发现一种现象:不论辨证施治有多复杂,但是诊断结果却和“气、血、阴、阳”这四个字脱不了多大干系。更有意思的是,翻开任何一本中医典籍,如《黄帝内经》、《景岳全书》等等,文字虽然复杂繁尤,但是出现字眼最多的仍然是熟悉的四个字:气、血、阴、阳。

  对此,廉人骥中医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会看病的人,病会越看越少;会读书的人,书会越读越薄。只要是对中医有所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中医几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其实就说了四个字“气、血、阴、阳”。可就这四个字,再过几千年,仍然将是中医的本源所在。

  廉人骥早年毕业于山西中医学院,后进修于太原新医大学。从医30年来,曾先后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673医院、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院从事临床、科研工作,系副主任医师。曾在中国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放免与酶联法检测乙型肝炎800例对照分析》、《黄芪注射治疗乙肝的疗效》等数篇,把中医的文化先后普及到临床、科普等多领域,是学贯中医学界的著名专家。

  可是当笔者问他:“从医这么多年,您最大的成就是什么?”他的回答还是那四个字:气、血、阴、阳。

  背景篇

  学西医是为了更好地研磨自己

  廉人骥1954年出生于山西一个中医家庭。其祖父是当地颇有名望的老中医。有了这种家庭背景,很多人认为,廉人骥会按部就班,研习中医之路。但出人意料的是,他读书期间虽然学习的是中医专业,但是对西医的基础课程,他在考试时却从来都是全校第一,分数比西医专业的同学还要高。

  出身中医家庭,为何还去学西医?廉人骥说:“中医是一门艺术,西医是一门技术。艺术靠人的悟性,而技术靠的是异于常人的刻苦。祖父曾有教导,我虽出身中医家庭,但天资愚钝,必须要修心养性,方能有所作为,学习西医就是为了更好地研磨自己。”

  到基层农村支援医疗建设

  廉人骥初学西医专业,求学期间,曾经响应国家号召,到基层农村支援医疗建设。廉人骥深入基层后,看到乡亲们缺医少药的情景,廉人骥每天除了学知识、研技术,给乡亲们看病也成了他的副业。

  回想起当年的情形,廉人骥说,当地人大多没吃过西药,基本没有耐药性,所以治病基本都是“药到病除”。发烧40℃的,半片阿司匹林就退下去了;腿摔断的,吃点土霉素就消炎了。没过几天,这位还是学生的大夫就在当地成了“神医”。

  支援基层活动结束后,廉人骥埋头苦读,在河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进修,学历一天天在涨,但廉人骥发现,治病却越来越难了。因为西医在中国已成为主流,老百姓基本上都是从小吃西药,耐药性不可避免。到现在,一场小感冒就要打最好的头孢,更别提那些长期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几乎每隔两三年就要换药、加量,直到吃什么药都没有显效。

  历练篇

  打开通往中医宝库的大门

  成为主任医师没多久,廉人骥接诊一个脑梗的病人,已经79岁了。家属说老爷子30多年的高血压,虽然长期服用降压药,但还是脑梗了,而且是第四次发作。按照医院的规矩,在临床上第四次脑梗的患者一般都不收。廉人骥告诉他的家属,放弃治疗吧,别让老爷子受罪了。

  退诊这个病人让廉人骥心里很不好受。没想到的是,3个月后,他在公汽上又碰到老爷子。更没想到的是,老爷子脑梗的症状全没了,连拐杖都不用。顺藤摸瓜,廉人骥找到了救治老爷子的人,一位姓陈的老中医。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老爷子除了到过廉人骥的医院之外,还被其他几个大医院拒绝过。后来是他的闺女不死心,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了陈老中医。

  陈老中医摸了老爷子的脉,发现不是死脉,而且吞咽能力还有。其脑梗症状表面上是气滞血淤,但作为快80岁的人,“气血两虚”并不是很严重,病根子其实在“阴阳失调”上面。于是辨证施治,以六味地黄丸、二仙汤、当归芍药散等方子加减,共调阴阳及活血化瘀,收到奇效。老中医的耐心解释,让廉人骥回想起祖父教导“气、血、阴、阳”的奥义,至此,打开了通往中医宝库的大门。

  把脉的“切”诊其实排在最后

  廉人骥学中医后知道,所谓“望、闻、问、切”,作为把脉的“切”诊其实排在最后一位。十个病人里面,有九个只需要通过“望、闻、问”诊就能确诊其气血阴阳情况。

  采访时,正好有一位患者前来就诊,笔者有幸目睹了廉人骥“望、闻、问”的全过程:当时还没到夏天,但患者走到门诊已经满头大汗,面色苍白,是“气虚”的典型症状。再看他指甲、舌头的颜色浅白,说明还伴着“血虚”。就这么简单的一“望”,已经看出是个“气血两虚”的患者,并且观察患者眼神恍惚,推断其“气血两虚”多半反映在肝上。

  然后是“闻”。让患者做个病情自述,声音低得像在说悄悄话,并且呼吸急促,说几句就要歇一下。这些也是“气虚”的表现。接下来就是“问”了。患者自述患冠心病二十余年,继发了心肌炎,后又引起心衰和心绞痛,在某医科大学附院治疗,心绞痛未能有效控制,后又转至某省级西医院治疗,病情反反复复,心衰也拖了20余天,并发心肌大面积缺血。

  听完患者自述,廉人骥不再多说,低头开药方去了。患者一看急了:“还没把脉呢,怎么就开起方子了呢?”廉人骥反问说:“你是不是还有失眠、怕冷、视力模糊,并且吃不下饭?”见患者连连点头,廉人骥解释说:“你的病根是肝不藏血,血虚时间长了又引起气虚,并且集中反映在心脏上,也就是西医检查出来的心肌缺血缺氧。我给你开的方子,没有心脏病的药,但能把你的病根给除了。”

  那次采访过去三个月后,笔者专门回访了那位冠心病患者。据他反馈,服药不到10天,喘平,心绞痛、胸闷缓解。现在所有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的药物也就跟着停了下来,并且失眠、盗汗、怕冷、视力模糊等气血亏虚症状消失,身体渐向坦途。

  使命篇

  把中医知识传授给更多的学生

  廉人骥现在除了坐门诊,还任着十几个学中医学生的导师,他说他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让全国的中老年人尤其是慢性病患者从中医中受益,从“气、血、阴、阳”中受益。

  为什么?廉人骥总结有3个原因:

  1.现在西医确实发达,比如消炎、降压、降糖、平喘都有很多药物,再比如手术治疗如心脏搭桥等技术也非常先进,但对于真正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些症状,比如早衰、乏力、健忘、头晕、失眠、便秘、盗汗、肾虚、胸闷气短、手足麻木、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等,西医并不擅长,甚至无从以量化指标进行检测。而这些症状恰恰都属于中医所说的“虚证”范畴,以“气、血、阴、阳”辨证施治,往往有奇效。

  2.现在很多中老年慢性病患者,都在长年服用西药,但受困于耐药性问题,很多患者疗效越来越差,而且肝、肾、胃肠功能普遍受到影响。而在中医看来,耐药性是典型的阴阳失调,肝肾和肠胃功能也多能通过调气补血加以恢复。因此“气、血、阴、阳”辨证施治是久治不愈、久病体虚的慢性病患者提高疗效的一条捷径。

  3.再一个就是很多中老年人身患多病,比如同时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骨病的,西医治其中某一个病或有专长,但综合治疗往往束手无策。而综合治疗恰是中医长项。“补气血、调阴阳”看似简单,但经常让患者全身疾病同时好转,吃药少、花钱少。

  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中医

  在中国,目前经国家认证的在职药师已经超过100万,但作为“国医”的中医师,连百分之三都不到,其中能把“望闻问切”运用纯熟,又能把“阴阳气血”融会贯通的,更是少之又少。

  廉人骥经常说:“就算我一天看30个病人,考虑到里面有复诊的,一年下来还不到一万个。如果我再带好10个学生,一年就能看10万个。进一步,如果通过我们普及和教育,让普通百姓也能掌握一些气血阴阳的知识,那么每年受益的就能有一千万个、一亿个。

  致力于推广“中医调补”法

  近几年,廉人骥联合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的李琳教授、成都市锦江区人民医院的刘虹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临床学院的庄雅稚教授以及中国抗衰老研究会的鲁南教授等专家一起,致力于推广“中医调补”法。“中医调补”是对“气、血、阴、阳”辨证补益法的一个便于记忆的命名,指的是“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气血两虚、阴阳失调”这6种辨证方法。

  廉人骥所说的,让普通老百姓也学到一点“气、血、阴、阳”的皮毛,意思是大家都能通过简单的症状对照,大致上看出自己是哪几种“虚证”:

  气虚:面色苍白,呼吸短促,语言低微,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

  血虚:面色萎黄,手脚麻木,形体消瘦,失眠多梦,大便干结,头晕耳鸣,神疲乏力。

  阴虚:口舌、皮肤干燥,双目干涩,潮热盗汗,五心烦躁。

  阳虚:畏寒怕冷,心胸憋闷,气短乏力,面色苍白,阳痿早泄,咳嗽哮喘,消化不良。

  气血两虚:少气懒言,面色憔悴,腰膝酸软,咽喉干痛,便秘腹泻,男子遗精滑精,女子经水不调、带下。

  阴阳失调:四肢麻木,少腹疼痛,身重乏力,眩晕耳鸣,关节抽搐,急躁易怒,尿频尿急,腰冷酸痛,虚烦失眠,骨蒸潮热。

  廉人骥特别提醒说,按照上面这些症状对照,有3种以上的“虚证”表现出来,其实体内已经6种“虚证”同在,就必须要同时“补气血、调阴阳”了,也就是“中医调补”了。

  “中医调补”是不是很麻烦?要花很多钱?也不是。虽然古代中医的“十大名方”里面并没有“中医调补”这个名词,但并不是没有这种方子。

  廉人骥说,古时候的病人,一般只是一两种“虚证”,所以单补、双补的药比较流行。只有身患重病或长期卧病的人,才会出现3种以上的“虚证”。

  但现代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经常服用西药,对胃和肾都有副作用。所以现代人大面积地出现6种“虚证”同在,让“中医调补”的方子有了用武之地。

  “中医调补”的方子,廉人骥教授首推“长春方”。他介绍说,“长春方”是选材和工艺都很地道的一种,“补气养血、调和阴阳、滋肝肾、健脾胃、强筋骨”,对6种“虚证”都有效。最难得的是,这个药零售价比很多单补、双补的药还便宜,普通老百姓也用得起。

  “中医调补”配合西医,效果更好

  采访接近尾声,廉人骥特别强调,他并不排斥西医。几年来,大量的临床病例证实,“中医调补”配合西医,一次又一次见到奇效:

  比如:高血压患者,“长春方”加少量的降压药,一个月即可实现稳压的理想效果。

  比如:糖尿病患者,前三个月用“长春方”搭配降糖药,半年后停服西药,不仅是血糖平稳,而且所有的并发症都得到有效控制。

  比如:心脏病患者,普通情况只用“长春方”即可,出现心绞痛、心梗严重症状的配合少量的通血管药,要不了三个月,心脑血管即可畅通无阻。

  比如:风湿骨病患者,“长春方”再加上局部的活血化瘀,短短的二到三个月,过去反复发作的老风湿短期内就能得到有效改善。

  比如:肾虚患者,“长春方”再根据病情的不同适量地搭配一点左归丸、右归丸辅助,肾虚即可迎刃而解。

  这不是神话,而是中医3000年文明的深厚积淀。还是那句话:人之所有者,气、血、阴、阳。

  门诊篇

  在江苏,廉人骥教授常来坐诊的地方是南京市“中医调补”专科门诊。在这里坐诊的,还有他的同事,“中医调补”专家组成员,副主任医师薛家琚。薛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从小随父学医,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后分别在铁道兵后勤医院、第二军医大学进修,从1965年到1984年,先后在铁道兵某部医院和解放军某部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后转业至中铁西安医院(现西安唐都医院)工作,是一位深受群众喜爱的人民军医。尤其擅长“虚证”所引起的老年病、慢性病及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从“望、闻、问”诊到“切”诊的过程中,能准确诊断出“气、血、阴、阳”的状况,并开出吃药少、花钱少、效果好、针对根本的中医良方。
分享到:

古代解剖名著《医林改错》  上一篇 | 下一篇  研读宋本《伤寒论》宜参淳化本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