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中医讲堂 > 中医养生
中西医结合治糖尿病效果好
发布时间:2009-06-26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分泌科丁学屏教授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上很有经验,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使很多患者得到了福音。本期就请丁学屏教授为广大的糖尿病患者提供一些如何控制好血糖的建议。
    糖尿病目前的发病率
    丁学屏教授说,1962年他刚开始从医的时候,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中国<1%,而到了今年2008年已经进入中等发病的国家,发病率上升至男性3.4%,女性3.79%。丁教授告诉记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曾在华阳街道和朝阳街道的两个小区里,对20-60岁人群展开过调查,发现糖尿病的发病率为11.4-11.6%。而且从整个中国来看,越是大的城市,糖尿病的发病率越高,上海、广州、北京糖尿病的发病率是排在前几位的,相当高。在这些糖尿病人中只有15%的人血糖控制达标。
    估计到2025年,糖尿病全球将达到3千万,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印度和我国。因为都属于发展中国家,生活水平一下子上去了,但是防病的知识跟不上,吃的多了,运动则少了,生活方式不够健康。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丁教授告诉记者,糖尿病的发病主要与遗传基因和生活环境有关,遗传基因目前尚无法改变,而生活环境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所谓的生活环境是指饮食结构、运动习惯。
    现在人们的饮食结构比例失调。饮食要求"二高、四低、一平",指:高碳水化物、高纤维素;低糖、低脂、低胆固醇、低盐;一平是指蛋白质。但现在往往是高脂、高胆固醇、高蛋白质,低碳水化合物、低纤维素。所以往往糖尿病的发病率就增加了。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里也讲"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这都是很有道理的。
    另由于现在不仅仅是吃的多了的问题,还有运动少了的问题。由于绝大部分工作性质的改变,很多人都是一天就伏案在电脑旁边度过,一坐就是一天,没有走路的机会。加上工作压力重,运动的时间更加少了,所以形成了一个"静坐为主"的生活方式,这也是非常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运动一周至少3-4天,减重,哪怕只是减少1.5公斤对降压也是有好处的。减掉6-9公斤,对血糖控制是非常好的。
    控制血糖的目的
    丁教授介绍,1988年Reaven首先提出"X"综合征,糖尿病和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也合称为代谢综合征,又叫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致命四联征。
    糖尿病终点事件,最主要的是心血管事件,对于心血管来说,抽烟是极其不好的因素。另外就是喝酒。所以国际上的口号是"禁烟限酒"。
    另外血糖过高也会引起一系列的病变:
    1. 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可导致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它主要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肢体外周动脉,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肢体外周动脉搏粥样硬化常以下肢动脉病变为主,表现为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严重供血不足可导致肢体坏疽。
    2.微血管病变: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改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心肌组织,其中主要是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糖尿病心肌病可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猝死。
    3.神经病变:病变部位以周围神经为主,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病情进展缓慢,临床上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分布如袜子或手套状,伴麻木、针刺、灼热或如踏棉垫感,有时伴痛觉过敏。随后有肢痛,夜间及寒冷季节加重,后期可有运动神经受累,出现肌张力减弱,肌力减弱以至肌萎缩和瘫痪。自主神经病变也较常见,并可较早出现,影响胃肠、心血管、泌尿系统和性器官功能,临床表现有瞳孔改变和排汗异常,胃排空延迟、腹泻、便秘等胃肠功能失调,体位性低血压、持续心动过速、心搏间距延长等心血管自主功能失常,以及残尿量增加、尿失禁、尿潴留、逆向射精、阳痿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中西结合治急性颅脑损伤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西医合治肠道感染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