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在宝宝“亲密接触”阳光和春风的同时,也要注意防病。尤其是流感、麻疹、病毒性脑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各种奶癣、湿疹的发生。专家提醒,只要家长注意家庭防护,对无病宝宝能起到防病作用,而有病宝宝也能早日康复。
6个月至3岁最易“中招”
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是流感的高危人群。此外,5岁至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也是流感的高发年龄组,其感染率可在50%以上。流感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因咳嗽、打喷嚏和粘液一同飞散在空气中,侵入别人的鼻腔、咽喉,其传播力强,潜伏期一般在一至三天。部分流感患儿还可表现出急性喉炎、气管、支气管炎等症状,小儿流感还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流感病毒可侵犯上呼吸道引起中耳炎、鼻窦炎、腮腺炎等,侵犯下呼吸道可引起肺炎。而流感还可并发脑炎,诱发支气管哮喘、心肌炎等。[p5]
注射疫苗有效预防流感
对于流感的预防和居家护理,首先注射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式。儿童是流感疫苗的主要接种对象,最好在流行季节到来之前的1个月接种。3岁以上的儿童只需接种一次,3岁以下则需接种2次。除了注射疫苗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还可多加关注。具体包括:增强儿童体质锻炼,增加营养;注意个人卫生,居室内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带儿童去拥挤的公共场所,注意及时治疗、隔离流感患儿。尤其是在流感发病前3天内传染性最强,注意消毒措施。对于病人用过的餐具、用具、衣物等,健康人都不要随便使用,要用开水煮沸消毒(水开后煮15分钟)。不能用开水煮的物品,可放到室外晒晒,利用阳光杀死病毒,以免把病传给别人。
冬春两季为麻疹多发季
最近,宝宝满脸都是红色的小疹子,原来竟是“染”上了麻疹。每年冬春两季,麻疹多在此时发病。麻疹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在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麻疹患者的眼结膜分泌物、鼻、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带有病毒。麻疹患者在发病前10至12天(潜伏期)有麻疹接触史,接受主动或被动免疫者,潜伏期可延长至21天至28天。
典型的麻疹可分四期,在前驱期(3至4日)里,有发热、咳嗽、喷嚏、眼结合膜炎等,持续2至3日即可消失;在出疹期(3至5日)里,出疹的顺序依次是由耳后、发际、头面部,自上而下蔓延,次日延至胸、腹、背和四肢,最后可达到手掌和足底,一般在2至5日内出齐。初发时颜色较淡,以后部分融合成暗红色,少数病例还可呈现出血性皮疹。此时往往热度很高,可达40度上下,还有咳嗽、轻度腹泻、嗜睡,甚至抽搐等。一般2至3周内症状消失,结束恢复期。除了这些症状外,麻疹还会伴有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肺炎、心血管功能不全、喉炎、脑炎、肠炎、口腔炎、中耳炎、角膜炎等。
未患过麻疹者应接种疫苗
在麻疹流行期间,应尽量少带儿童到公共场所或人口密集的地方活动,以避免感染。对于未患过麻疹的孩子,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对于年幼、体弱患病的易感儿童,在接触麻疹病人后5日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可防止发病。
对于麻疹患儿的家庭护理,要注意室内保持空气流通;每天用温开水清洁眼、鼻、口腔;适当保暖,但不宜过热,以免出汗过多或导致高热、抽搐。[p13]
发热、颅内压增高等要小心
发热、头痛、呕吐、腹泻、食欲减退,别小看这些上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接踵而来的还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比如:患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表现出淡漠、迟钝、烦躁、嗜睡等意识障碍,严重的患儿还可能出现昏迷、颅内压增高等,小心这些可能都是病毒性脑膜炎的典型症状!
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和血脑屏障发育尚未成熟,所以,病毒性脑炎好发于儿童。由于病毒性脑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根据病情轻重不等,轻者可自行缓解,但危重者呈急进性过程,可能导致死亡或留下后遗症。
小儿病态哭闹的几种表现 上一篇 | 下一篇 三个月大后宜修复唇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