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疾病与子宫肌瘤等不同子宫疾病相混淆,为了准确诊断此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联合进行判断:
(1)临床表现
该病的临床诊断主要靠病史及临床表现。凡30—50岁的经产妇,在多年不育后,出现下列三联症:继发性进行性加剧的痛经,经量增多和经期延长;检查时扪到均匀增大而质硬的子宫,应首先考虑子宫腺肌病的可能。于月经前或经期第1—2天再次妇科检查,如发现子宫较前增大,变软,有压痛时,可在临床上诊断本病。由于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子宫无明显增大或外形不规则呈肌瘤样突出,术前常被误诊或漏诊,易与子宫肌瘤相混淆。
(2)B型检查
B超的典型声像图为:①子宫均匀增大呈球形;②子宫肌层内有多发散在的小囊样低回声反射;③局限性子宫腺肌病或示官腺肌瘤表现为子宫壁包块与正常肌层界限不清,子宫肌层内可见小囊样低回声反射,多见于子宫后壁或子宫角处。此外,子宫在月经期或前后增大,以后渐小,呈现周期性变化。
(3)子宫碘油造影
对诊断本病有一定帮助。在X射线图像上可表现为宫腔扩大,碘油从宫腔的某一处或多处进入肌层,形成憩室样球形突起,可诊断子宫腺肌病。若病变位于深肌层,肌壁内的小囊腔与宫腔不通,则造影时见不到以上典型的X射线图像。据报道,X射线碘油造影仅能协助诊断约20%左右。
(4)磁共振(MRI)
国外认为MRI是术前诊断子宫腺肌病惟一的非损伤性方法。对明显的子宫腺肌病术前诊断率几乎100%。常用T2重影像诊断子宫腺肌病,图像表现为在正常子宫内膜强回声外,环绕一低强带信号,>5mm厚度的不均匀的回声带为子宫腺肌病的典型影像。月经前后对比检查,图像发生变化,对诊断有重要意义。病灶有出血时,可见大小不等的强回声信号。MRI可区别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并可准确的对子宫肿瘤进行准确定位。临床上不能区别是子宫腺肌病还是子宫肌瘤而影响临床处理时,MRI对决定处理方法有较大帮助。这也是MRI的主要价值。
(5)腹腔镜或宫腔镜下子宫肌层活检
腹腔镜或宫腔镜下子宫肌层活检亦可用于子宫腺肌病的诊断。
雌激素水平较高可诱发子宫腺肌病 上一篇 | 下一篇 子宫腺肌病有哪些常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