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9日,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女教师于娟死于乳腺癌,年仅32岁。乳腺癌近年来发病的增加也引起了女性的重视,有人说不良生活方式增加患癌风险,甚至有帖子称“刮剃或拔除腋毛导致毒素累积是恶性肿瘤的原因”。针对这些说法,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乳腺外科主任马宏民给出了以下意见。
正论: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患癌风险
“我想我之所以患上癌症,肯定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累积的结果。”于娟反思她患上乳腺癌的原因,也得出这个结论。她总结了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常熬夜、高脂肪高蛋白饮食,警示大家要远离这些不良习惯。马宏民肯定了不良生活方式与乳腺癌的关系,国外很多研究资料已经证实,不良生活方式会明显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常熬夜:于娟说:“回想10年来,基本没有晚上12点之前睡过,学习、考GT(GRE和托福考试合称)、考研,同时,网聊、BBS灌水、蹦迪、吃饭、K歌、保龄球,最厉害的时候通宵熬夜。”她特别提到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23时至次日3时,是肝脏活动能力最强的时段,也是肝脏最佳的排毒时期,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肝脏受损足以损害全身。”
马宏民也认为,长期熬夜绝对不利于健康,熬夜导致身体疲劳,免疫力下降,本来就不利于防癌。另外,乳腺癌又是激素依赖型疾病,与内分泌紊乱、激素水平不平衡有关,而长期熬夜必然导致女性内分泌紊乱。
不良饮食:于娟自称是个暴饮暴食又嗜荤如命的人,“我的食量闻名中外,在欧洲的时候,导师动不动就请我去吃饭,原因是老太太没有胃口,看我吃饭吃得风卷残云很是过瘾。”“在复旦读书的时候,导师有6个一起做课题的研究生,我是唯一的女生。但是聚餐的时候,5个男生没有一个比我吃得多。”“每逢吃饭若是桌上无荤,我会兴趣索然,那顿饭吃了也感觉没吃一样。”
对此马宏民提出,膳食和营养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影响肿瘤的环境因素。在饮食上比较倾向于高脂肪和高蛋白食物的人群,患乳腺癌的风险较高。
谬论:常刮腋毛毒素累积易患乳腺癌
网络上流传一个帖子,刮腋毛竟导致乳腺癌。
该帖子称,人体排除毒素的方法就是“流汗”,腋毛会帮助汗水顺着腋毛流出体外,若剃去或拔掉腋毛,阻止了毒素从腋窝排出,毒素就储存在腋下的淋巴结。帖子里提到,几乎所有的乳腺癌都发生在乳房外侧上方的区域,那正是淋巴结所在的地方。
帖子又称,男人之所以绝少得乳腺癌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从未剃掉腋毛。为此,这个帖子呼吁女士们千万不能为爱美而剃腋毛,40岁以上的女性更不可以剃,因为这个年龄层患癌风险更高。
“刮腋毛会导致乳腺癌的传言没有任何道理!”马宏民批驳了“刮腋毛致癌说”。腋毛存在的功能一是增加摩擦,二是有助排汗。但腋毛排汗的同时并没有排毒的作用,人体毒素的分解主要在肝脏完成,随着尿液、肠道排出。随腋毛排出的汗液只是单纯的汗液,不含有毒素,因此就不存在刮掉腋毛导致毒素不能排出而残留的道理。
医生不建议人们常刮腋毛,原因是刮掉腋毛会减少胳膊与身体的摩擦,反复刮腋毛也容易造成损伤和感染,但绝对不是因为常刮腋毛易患乳腺癌。
另外,马宏民说乳腺癌确实更多地发生在乳房外侧上方的区域,即靠近腋窝的地方,发生在此区域的乳腺癌占总数的四成以上。但这是因为这个区域的乳房腺体最多,而不是此区域“含毒素的”淋巴结多。
乳癌的10个“嫌疑犯” 上一篇 | 下一篇 常吃这些水果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