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保健养生 > 饮食保健
夏季饮食养生 冷热和食物息息相关
发布时间:2015-04-13      来源:
现在是夏季末了,我们总是会遇到一些问题。虽然已经接近秋季了,最近全国大范围高温,很多地区气温超过38度,甚至达到40度,全国上下一片喊热声。
感觉热与否每个人的差异很大
感到天气热的原因,温度并不是绝对的指标,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倒是关系更大。对于习惯凉爽的东北人,以及夏天很少超过32度的法国等欧洲国家居民,一旦升温到33度以上,就觉得酷暑难耐。但这对于习惯于38度高温的华中、华南居民来说,简直就算不了什么。同样,国人对40度高温喊热,印度人笑了——印度夏天温度常有超过40度的时候,45度以上才算酷热。
同样,每个人抗冷的能力也有很大差异。在北京的冬天里,能看到腿上只穿一层棉毛裤的人,甚至上身只穿一件毛衣却依然精神抖擞的人。
有人说:“以往超过33度我就感觉燥热,近两年食谱改为奶、蛋、素,40度依然不觉得比以往热。”还有很多朋友说,自己吃素以后,觉得身体清凉了很多,倒是冬天怕冷成为一种担心。人的耐热、抗冷能力,真的和吃鱼吃肉有关吗?
其实,营养学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部分答案。其中一个奥秘,就在于食物的成分中。
食物中的能量一部分是用来维持体温的
食物中的大量成分一共有4类,水、碳水化合物(淀粉和糖)、脂肪、蛋白质。其中水不含有能量,而其他三类都含有能量,也就是俗话说的“热量”或“卡路里”。因为,这些食物成分能够在身体中进行氧化分解,最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
不过,放出来的这些能量,都拿来干什么用了呢?其中一部分用来维持生命活动,维持大脑思考,还有一部分用于肌肉运动,用于消化吸收,用于体温维持。要知道,人是个恒温动物,身体内部必须保持37度的温度,才能让生命活动正常进行。太热不行,太冷也不行。可是,这么大一个保温箱,肯定是相当耗能的呢。所以,饥饿难耐的人,产热能力会下降,冬天就会容易怕冷。人们都有一种体会,冬天吃饭之前有点冷,一吃完饭就会觉得暖和许多。这是因为,进食会让身体额外消耗能量,这种能量通过体表散发出来,让人感觉身上发热,这叫做“食物热效应”或“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其中原因尚未完全阐明,但认为可能与蛋白质类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体内代谢过程中的能耗有关。
动物性食物让身体发热很久;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食物,让人体散热。
那么,同样能吃饱饭,是不是温暖身体的效果就一样呢?事实上大不相同。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会觉得饭后发热特别厉害。而吃淀粉类,或者吃蔬菜类,效果就差得多。比如说,同样吃火锅,吃一大盘涮羊肉,身体能发热很久;如果吃一大盘涮白菜,很快就不觉得热了。这是因为,蛋白质所含能量的30%会变成热量从体表发散出来,而碳水化合物所含能量仅5%-6%作为热量散失,脂肪是4%-5%。各种畜禽肉和鱼肉中的蛋白质含量是15%-20%,鸡蛋是13%,南豆腐是6%,而白菜是1.5%,番茄是0.9%,冬瓜是0.4%。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刺激性物质,也会让人体的散热暂时增加。比如酒精、姜、辣椒、各种香辛料等。古诗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反映出这个事实:如果能吃饱饭,人正常情况下不容易被冻死;如果吃的是富含蛋白质的饭,身体热乎乎的,更不可能被冻死。所以要用“酒肉”来对比“冻死”。
按混合食物来说,通常把蛋白质的热效应计算为10%。也就是说,一餐饭有主食有菜肴,有荤有素,荤少素多,大致一餐饭的总能量当中有十分之一是作为食物的热效应“浪费”掉的。比如一顿正餐吃掉700千卡,那么有约70千卡在餐后不久就直接从体表散失掉。
说到这里就能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如果膳食中蛋白质摄入过多,鱼肉蛋吃多了,夏天会感觉更加燥热难受。多吃蛋白质含量很低的蔬菜水果,更有利于让人感觉清爽。同时,对于干热的北方地区,不需要大量排汗抗潮,所以也不需要吃很多辣椒之类的香辛料。饮食调味还是以清淡为好。否则,不仅身体经常感觉燥热,还容易出现皮肤油腻、生痘长疮之类的麻烦。
炎热天气还需要格外注意补充钙、镁元素,因为出汗会损失钙和镁。而这两种元素不足时,人体会感觉烦躁不安,情绪不稳,血压也难以控制。每天吃半斤以上绿叶蔬菜,加上一些芝麻酱,一杯酸奶,能给身体带来必需的钙镁元素。
不信,就从今天开始,每餐给自己一碗豉油调味的烫青菜,或者加点香油芝麻凉拌的焯菠菜,看看感觉怎么样?
分享到:

夏季养生脾虚者瓜果类要少吃  上一篇 | 下一篇  夏季养生补脾益气要多吃点樱桃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