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疾病 > 疑难杂病 > 癌症
癌症正逐步演变为“慢性病”
发布时间:2015-12-09      来源:深圳商报

    12月6日,第二届香港-深圳国际肿瘤会议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举行,深圳市卫生计生委主任罗乐宣在会上透露, 2014年深圳市常住人口新发恶性肿瘤达到16000多例,其中,肺癌发病率连续12年居首。全市的医保参保人群中约有3%选择到市外就医,当中大多数是肿瘤患者。深圳在肿瘤诊疗方面与北上广及先进国家仍有一定差距,举办这种高水平的国际性肿瘤学术会议对深圳来说,正当其时,将为深圳建设国际一流肿瘤防治医学中心提供更加开阔的思维和更加宽广的平台。

  除了探讨肺癌、消化道癌的治疗技术新趋势之外,本届深港国际肿瘤会议特别关注肿瘤患者的社会心理治疗,邀请了加拿大、香港以及中国内地的专家分享三地的经验。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学界对肿瘤的定位已从“绝症”演变为“慢性疾病”,与会专家指出,随着对恶性肿瘤研究的深入,很多恶性肿瘤病人虽然未能根治,病人却能长期正常工作、生活,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因此尽可能控制和减少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危害,使病人长期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与肿瘤细胞“和平共处”,将是未来肿瘤治疗方向。因此,让肿瘤病人和家属尽快摆脱社会心理困境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但大部分普通民众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过去,谈癌色变,一旦自己或家人患上了肿瘤,往往背负巨大的心理压力,社交等方面也受到影响,对疾病的治疗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极其不利。

  据介绍,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兴起的心理社会肿瘤学正是关注肿瘤患者及其家人的心理和社会困境,提倡“全人照顾”,除了技术上的治疗外,也要给予精神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帮助。心理社会肿瘤学团队中往往由肿瘤科医生、心理学家及精神科医生、护士和社工组成。

  加拿大多伦多圣迈克尔医院癌症服务规划科主任Susan Blacker教授指出,患者的心理社会需求有六个维度:理解疾病及相关的治疗和服务、应对围绕疾病和治疗而产生的情绪、管理好疾病和健康,改变行为使疾病的影响最小化、处理被疾病扰乱的工作、学业和家庭生活,经济援助。

  其中精神压力是一个主要方面,Susan Blacker教授指出,很多人在治疗肿瘤患者时会想当然地认为,如果患者有精神压力,一定会主动说出来,但实际上很多人都不愿诉说。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康复科主任唐丽丽教授讲了一个故事,一位年轻的乳腺癌患者曾经向她抱怨自己的丈夫,“她很想丈夫给她一个拥抱,但却不愿意自己说出来,她觉得丈夫理应自己觉察得到。”

  为此,Susan Blacker教授认为,肿瘤治疗团队需要借助一些科学的测量方法,比如简易症状问卷(Brief Symptom Inventory)来“发现”他们的精神压力及其程度。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陈丽云教授则倡导给予肿瘤患者“身-心-灵综合治疗”,帮助患者达到身心间的动态平衡。她还指出,肿瘤病人往往最爱帮助他人,“因为他们经历过大悲大痛,心灵得到升华,看到别的病人受苦,就会产生大爱,主动去帮助。”

  目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临床肿瘤中心已成立癌症病人支援中心,倡导病人互助,特别是鼓励康复病人回来帮助其他患者。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临床肿瘤中心主管李咏梅教授透露,该院临床肿瘤中心病房已于近日通过广东省卫计委评审,成为广东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

分享到:

断食可杀死癌细胞?专家澄清癌症十...  上一篇 |下一篇  身上摸到这个竟是癌症前兆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