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让免疫系统总“挂一档”
发布时间:2011-12-05      来源:

  艾滋病致死率极高,社会危害大,其预防和治疗近年来也一直是医学界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据英国媒体报道,来自美国和欧洲的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了一种治疗艾滋病的新思路,能有效地防止艾滋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这项最新发现刊登在9月19日出版的《血液》杂志上,是美欧多所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当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之后,人体会马上采取防御措施。

  但研究人员发现,艾滋病毒会诱使人体采取过于强烈的反应,最终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受损,并削弱人体的适应性免疫功能。用主管这个项目的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教授阿德里亚诺·博阿索的话说,这就像是“开车时候挂一档的时间太久,发动机就会烧掉”一样。

  研究人员发现,艾滋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夺走被感染细胞的细胞膜,依靠细胞膜中的胆固醇保持流动性,并触发感染者体内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同时释放干扰素。

  干扰素能激活人体内一系列免疫反应。这些免疫反应短时间内并不会产生不良影响,但时间长了就会损坏人体免疫系统。

  基于艾滋病毒的这一工作原理,研究人员将其细胞膜内的胆固醇清除,使人体适应免疫功能得以正常运行,从而加强了人体的免疫能力。

  博阿索教授认为,这就好比把艾滋病毒变成一支“旌旗招展却手无寸铁的部队,这样其他军队就很容易发现并消灭它”。目前,博阿索的团队正在研究应用这一原理开发新型艾滋病疫苗的可行性。

  艾滋病传播方式多样,因此防控十分困难。每年全球都会有180万人死于艾滋病。仅2009年一年就有约260万人感染艾滋病,还有333万人是艾滋病毒携带者。

  包括企业、政府和民间组织在内的各方都在积极寻找攻克艾滋病毒的良方,但至今进展仍然十分有限。

  2009年一项在泰国进行的研究中,艾滋病疫苗的疗效首次得到证实,但有效率只达到3成。

  今年5月份,一个美国科研小组宣布,他们利用艾滋病毒的一种变体帮助一只感染艾滋病毒的猴子成功控制病情长达一年之久,并希望以此开发出切实有效的人用艾滋病疫苗。

分享到:

儿童艾滋病的临床症状及特点  上一篇 | 下一篇  医学突破:艾滋病要有疫苗了

 
提交评论
图文新闻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