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新农合的筹资水平不断提高,透析治疗技术又很成熟,如果再不为这些尿毒症患者做一点事情的话,我觉得在道德上、良心上都很过不去。”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卫生部部长陈竺的一番话,无疑让众多终末期肾病患者看到了希望。陈竺还说,今年新农合特别将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透析治疗纳入大病医疗保障试点。
肾脏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高危因素之一。“美国数年前做的一个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年间,美国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率增长了3%。而在我国,据调查资料显示,20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病率达10%,而且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于是,6年前,国际肾脏病学会将每年3月第二个星期四定为‘世界肾脏日’,以推动公众重视肾脏、了解肾脏,及早预防和治疗肾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肾内科主任刘章锁说。
据了解,美国的慢性肾病多是由糖尿病、高血压引起的,而中国现在的慢性肾病有一半是由肾炎引起的,由糖尿病、高血压引起的肾脏病正在逐年上升。这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等代谢性疾病增多,以致继发于这些代谢性疾病的慢性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乱用药物、不规范治疗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已成为导致或加重肾脏疾病的重要因素。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大约近2%可能发展成尿毒症,而有相当一部分在病情尚未发展到肾衰竭前,就因为并发心血管疾病而离开人世。我国现在需要依靠透析维持生命的尿毒症患者可能超过100万,但只有不足20%的患者能够得到比较正规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因经济原因拒绝或放弃治疗。虽然终末期肾病将列入大病救助医疗保障试点范围,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公众对肾脏病要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刘章锁提醒,“一旦发生肾脏疾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规范的治疗,不要糊里糊涂走进一些治疗误区。”
误区一:肾病=肾虚
一些人常把西医上说的肾病等同于中医上的肾虚,有些人一查出是肾脏病,就简单地将其与“肾虚”或“肾亏”画上等号,乱吃补药,反而适得其反。
西医的肾病单指肾这个器官不健康,得了肾炎、肾结石、肾结核、肾肿瘤、肾衰等疾病,可表现为少尿浮肿、泡沫尿(蛋白尿)、血尿、贫血、高血压、尿频尿急尿痛等一个或多个症状。也有不少病人得了肾病,但没有明显不适感,直到后期病情严重才发现。而“肾虚”或“肾亏”则是一个中医概念,中医的“肾”要抽象和复杂得多。中医认为,“肾”是主宰身体的动力源泉,决定着人一生的生长发育、生殖力、遗传能力、呼吸功能调节、头发的生长润泽等。功能范围包括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所以说,肾病≠肾虚。“要了解肾功能的好坏,正常人一年至少要做一次尿常规检测。”
误区二:中药无毒副作用
有些肾病患者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于是私自买一些保健品或中药吃。
一位77岁的老先生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肾衰,于是转诊至郑大一附院肾内科。刘章锁认为老先生年龄这么大了不可能得原发性肾炎,而他又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经仔细询问得知,老先生长期腰疼,经常吃止痛药,而一些止痛去火的中药中含有木通等,可引起肾脏损害,最终导致肾脏萎缩。还有一位55岁的女性被确诊为尿毒症,经了解,她因为经常上火,6年来,经常服用龙胆泻肝丸“去火”,这个中药中同样含有对肾脏损害极大的木通成分。一些中草药有毒性,没有医药知识的患者在自我用药时往往容易险象环生。
查小便,让肾病无处藏身 上一篇 |下一篇 如何应对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