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心理健康 > 人际交往
中国职场“橡皮人”群体趋庞大 盘点五典型症状
发布时间:2010-11-03 05:11     来源:君健网

  “橡皮人”折射出的“社会病”

  “我最害怕‘橡皮员工’。他不仅自己混日子,还影响其他同事的工作状态。”郑州一家大型医药公司的负责人王先生说。几乎每家企业都存在着“橡皮人”,大多是参加工作三五年之后的员工。“从公司发展的角度出发,他们还不及职场新人有价值。”

  而某电子设备公司负责人施经理则表示,工作三五年之后的员工,大都已是公司的骨干,虽然有的“橡皮化”了,但从总体考虑,也不能解雇他。“只有尽力遏制,并通过提高工资、福利和待遇等方法激发其积极性。不然会如同‘瘟疫’蔓延开去,侵蚀更多员工。”

  事实上,目前中国的职场“橡皮人”群体正越来越庞大,《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显示,70%的被调查者出现工作倦怠;《中国翰德就业报告》称,57%的被调查公司表示职业枯竭情况加重。

  那么哪些职业容易出现“橡皮化”呢?调查显示:医生、银行员、程序员、教师、记者、交警、公务员、演员和出租车司机更容易成为“橡皮人”。他们或者总是独立完成工作,无需分享;或者上升的空间有限;或者总是超出一定的工作时间,在疲惫和空虚中越来越“橡皮化”。

  “‘橡皮人’一方面折射出一种‘社会病’,另一方面对个体而言,更像是一种消极的反抗。”北京大学中国工人与劳动研究中心主任佟新指出,“橡皮人”的出现,一定不光是个人的问题,而是工作环境、群体关系和整个社会都出了问题。一种情况是,大多数人把工作看成是获得财富和地位的手段,工作本身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被消解了;第二种情况是,短期工和不稳定工作逐渐增多,很多人无法把握自己的工作,看不到前景和未来;第三种情况是,以竞争为基础的工作环境充满了尔虞我诈,人们不能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体验疏离感和压迫感,逐渐变得麻木以适应环境。

  多管齐下防止“橡皮化”

  其实,许多“橡皮员工”也意识到自己正处于“亚健康”的工作状态,已经走到了职业生涯的危险边缘。为了找回激情和斗志,不少职场“橡皮人”开始参加培训班来充实提高自己。

  发现自己出现“橡皮化”趋势后,乔小姐参加了英语口语班。“并不是为什么而学,就是想找回那种拼搏的状态。现在心情渐渐恢复平静,工作状态也好了许多。”

  王先生则报名参加了职业经理人培训。虽然目前上升空间有限,但参加培训,对工作和生活都有帮助,“关键是真正让自己动起来。”

  针对职场“橡皮人”,不少企业也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建立一系列良性制度。

  郑州某设备公司,目前对管理层进行轮岗,比如将两个相近部门的主管对调,工作性质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人员有了变化,这样可以防止“橡皮化”。有的公司则通过调整工资、福利和待遇,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或者进行企业文化培训,使员工有归属感,认同感。此外,还有一些公司为职工举行职业生涯规划讲座,重新激发他们的工作欲望;定期举行职工联谊活动,建立一种人性化的软环境,舒缓员工的心理郁结。

  专业人士指出,“橡皮化”其实就是一种消沉的工作状态,走出来依然海阔天空。首先,遭受职场挫折后,要学会调整心态,走出“灰色心态”;其次,要重新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注重挖掘优势和潜力;最后,在确定不能坚持或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勇敢放弃,寻找新的方向和位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单身男女最易成"赖班族" 赖在办公...  上一篇 | 下一篇  3招点拔轻松度过职场"4年之痒"

评论 
验证码  
提交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