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心理健康 > 心理疾病
从“路怒”看“去个性化”现象
发布时间:2015-06-01      来源:
  “女司机被男司机暴打”事件发生以来,网上舆论一波三折。从最开始对男驾驶员的谴责,发展到有人称女驾驶员多次违反交规,似乎是“该打”。事件的孰是孰非,打人者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自有司法部门做出裁决,不过,这个事件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路怒”的关注与思考。

  开车的压力并不比现实压力大

  所谓“路怒”就是驾驶员在开车时更容易产生愤怒情绪的现象。开车的人或者坐私家车的人经常会发现,平时脾气温和不爱发怒的人一旦开起车来仿佛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要么因为交通拥堵行驶缓慢而骂骂咧咧,要么因为别的车辆对其车辆稍有影响便“以牙还牙”去堵截对方车辆,甚至有的人由口头上的攻击变为肢体上的暴力冲突。

  对于“路怒”的现象,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到底为了什么。看网上的评论和文章,有的人认为“路怒”是由于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压力,比如交通拥堵、恶劣天气、车辆事故、其他驾驶员的野蛮驾驶行为等,都是“路怒”的重要根源。虽然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认为并不全面,甚至可以说不是主要原因。相比我们现实中面临的压力,开车遇到拥堵或者别的驾驶员的不文明驾驶所引发的压力要小的多,但是我们在其他场合下并不会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情绪,也很少用暴力去解决问题。我认为,要想理解“路怒”,应该先了解心理学中 “去个性化”这个现象。

  身份隐匿和责任模糊化

  去个性化又叫个性消失,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影响下,会导致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丧失,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去个性化的外在条件有两个:一是身份的隐匿;二是责任的模糊化。个体在去个性化状态下行为的责任意识明显丧失,会做出一些通常不会做的行为。如集体起哄、相互打闹追逐,甚至成群结伙地故意破坏公物、打架斗殴、集体宿舍楼出现乱倒污水垃圾等,都属于去个性化现象。

  心理学家指出,城市的人山人海这一特点就足以让人有身份隐匿的感觉,从而比较容易出现去个性化的现象。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驾驶员躲在车子里很难被人看到,所以更容易引发因身份隐匿而出现去个性化的行为。为了证实这个现象,心理学家埃里森等人雇了一个“驾驶员同谋者”,让她在变绿灯后先暂停一会儿等上12秒才开,然后观察后车的反应。研究发现,相比较敞篷车驾驶员(身份明晰),那些密闭车辆的驾驶员(身份隐匿)会很短时间内就按喇叭(这是一种轻微攻击行为),且按喇叭的时间以及频率都是敞篷车驾驶员的两倍。也就是说,那些开密闭车辆的人因为其身份隐匿更容易出现去个性化现象,进而产生攻击性行为。

  “去个性化”引发冷漠和攻击

  去个性化现象会引发社会冷漠。著名的 “吉诺维斯案件”就是典型的去个性化引发的悲剧。1964年美国纽约一位叫做吉诺维斯的姑娘在回家途中遭歹徒持刀杀害。案发的30分钟内有38个邻居听到被害者的呼救声,许多人还走到窗前看了很长时间,但没有一个人去救援,甚至没有人行举手之劳,打电话及时报警,致使一件不该发生的惨剧成为现实。

  去个性化现象还会引发攻击性,“路怒”便是其中一种。有很多交通事故的发生就是由于驾驶员去个性化后自我责任感降低、自我约束感降低所造成的。成都男驾驶员打女驾驶员的事件也是这种攻击性的表现,不论女驾驶员出现了什么样的不文明驾驶行为,打人显然是不对的。而男驾驶员生活中也未必是经常用暴力去解决问题的,这很可能就是去个性化所造成的后果。

  如何防止去个性化产生消极影响呢?很显然,要想减少“路怒”首先要提高驾驶人员的自我觉察力,也就是说让驾驶员知道和理解“去个性化”现象,然后对自己的不良情绪有所觉察,进而加强自我约束,可能会降低“路怒”现象。理想化地说,完全可以在考取驾驶证时,相关部门对即将成为驾驶员的人进行心理培训和指导,是一个不错的减少“路怒”的方法。
分享到:

老公出轨 少妇频发“神经性呕吐”  上一篇 | 下一篇  情绪不好 补些维生素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