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疾病 > 慢性疾病 > 冠心病 > 疾病资讯
这些“心脏毛病”都不是病
发布时间:2016-12-30      来源:
    心脏类疾病是引发猝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一旦患有心脏疾病,不仅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随时有生命危险。不过,以下几类“心脏疾患”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

    窦性心律不齐是正常心律

    窦房结是心脏自律性兴奋的起搏点,其发出的信号刺激心脏有规律地跳动,称之为“窦性心律”,正常为60-100次/分。而窦性心律不齐是指来自窦房结的这种信号并不完全规律整齐,不少人看到心电图报告“窦性心律不齐”时,会误认为自己患有“心脏病”而担心不已,而实际上,窦性心律不齐也是正常且健康的心率。

    窦房结发出的电信号频率受自主神经(交感和迷走)控制,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就快,迷走神经兴奋时心律就慢。白天、运动、激动、受惊吓、饮浓茶咖啡时,交感神经兴奋,窦房结的电活动就加快,而安静、入睡时,窦房结电活动就减慢,甚至在一呼一吸之间,交感、迷走神经会交替兴奋,使得吸气时心率稍快,呼气时心率就减慢。因此,窦性心律不齐其实是正常健康的心律。

    早搏不是病,也没独立的风险

    早搏又称期前收缩,根据起源部位不同,又可分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几种类型,是临床上很常见的现象,很多人一生中都可能发生。早搏可毫无症状,仅在体检或因其它病就诊时偶然发现,也可表现为心悸、心前区不适或心脏停跳感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是高发人群,一些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利尿剂等有时也会诱发早搏的发生。

    早搏多见于患有心脏病的人,也可见于正常人,对于没有心脏器质性疾病的早搏,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对于有心脏病的早搏,应积极治疗基础心脏病而不是治疗早搏。有研究显示,有心肌梗死、左心室功能受损的患者,越积极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死亡率越高。

    临床观察还发现,早搏有无症状与早搏次数并无直接关系。有报道称,有些儿童早搏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早搏数多达1-2万次,但孩子们多无症状,而成年人中则有症状者很多,这可能与成年人焦虑、紧张、压力等因素有关。

    心率稍慢对心脏有益

    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当心率低于60次/分时,称为心率过缓。如果看到心电图上报告“心动过缓”,有些患者会很紧张,特别是一些服用了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倍他乐克)的冠心病患者,虽然没有任何不适,但也不敢再吃药了。而实际上,适度地减慢心率对心脏是有保护作用的,就像一些运动员和长期坚持有氧运动的人,心率一般都会低于60次/分。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无论是动物还是人,一生的心跳总数似乎都有“定数”,心率慢的寿命往往超过心率快的,如老鼠心跳每分钟400-500次,寿命仅两年左右,而乌龟心率每分钟6次,却可活八百年。因此,只要没有不适症状,心率静息时每分钟50次左右,都是允许的,不需用起搏器治疗;冠心病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心率即使降至50次/分,只要无不适感觉,千万别随意减药量或擅自停药,那都是非常危险的。

    “ST-T波改变”不一定是冠心病

    心电图报告单上如果见到“ST-T改变”的结论,往往意味着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主要特征。因此,多数人只要看到心电图报告单上出现“ST-T改变”时,就会和冠心病划上“等号”。事实上也并非全是如此。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部分中青年人,尤其是一些30-40岁的中青年女性心电图也会常常有“ST-T改变”的结果出现,她们往往会心存疑问:“我是不是患上冠心病了?”如果还时常有胸闷、憋气,甚至有夜间惊醒等症状,则会更加确信。其实这类人群患冠心病的可能性非常小,之所以出现这些症状大多是因为焦虑所致,她们往往经过“双心”门诊治疗后,疗效都非常好,千万不要盲目接受CT、造影等检查,不仅花了钱,大量射线还给身体带来风险。
分享到:

莫让心房任意“乱颤”  上一篇 |下一篇  夜间胸痛胸闷 莫等天亮才就诊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198号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