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身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是著名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神农百草经》将其列为药中上品,记载其“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人参能大补元气,被誉为“百草之王”。
在中药里能够大补元气的药只有人参这一味。东汉时期,张仲景在《伤寒论》里用到人参的药方就非常多,到了明朝,更是将人参的运用推到了极致,张景岳就特别善于用人参。话说在张景岳52岁的时候,他半岁的儿子受了风寒,闹肚子,但他给孩子开的药都喂不进去,孩子一天天虚弱,张景岳心疼不已。有一天,张突然想到用二两人参熬汤,并在里面放了点胡椒粉喂给孩子喝,谁知孩子喝下去后,病却奇迹般地好起来了。关于人参的传说有很多,且往往把它和神话联系在一起,从来没有一味药被如此神化过。
人参种类多
人参的品种很多,大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野山参,一类是园参。我们通常在药店里看到的白白胖胖像小萝卜似的是园参,是人工培育出来的人参;而野山参比较少,价格也比较贵。那什么样的人参算是好的人参呢?一般来说,参头圆长,皮老黄,纹细密,体形美,鞭条须,珍珠节多等条件都具备的就是好的人参。我们在分辨的时候,还有一招简单的方法,就是可以看看参须上有没有一个个小疙瘩,如果小疙瘩很多,就是好人参的表现。
人参采集后,用针在上面扎些小孔放到糖里蒸,然后晒干叫“糖参”,由于糖参的颜色是发白的,所以也叫白参,白参的作用稍缓和,我们平时养生用白参就可以了;若收取后的人参蒸两个小时,它会变成红色,叫红参,红参是专补气血的,平时养生很少用到,只有在气血两亏的时候才用;人参晒干后叫生硒参,有益气生津的作用。
关于食用方法
关于人参的食用方法,《清宫档案》里记载了很多,如“把它切成片,含在嘴里,直到它软化了,再咀嚼咽下去……”这是人参的一个服用方法,即“含服”。另外,就是泡酒。拿一两根人参,配一点滋阴的药物,如枸杞子,泡在酒里,每日小剂量饮用一点,既补气又养阴。
据记载,乾隆皇帝天天服用人参,而且他服用的都是野山参,劲非常大,可是乾隆为什么不上火呢?因为他在服用人参的时候,还配了其他的药物,麦冬和五味子。这三味药合在一起,便是著名的生脉饮(人参一钱,麦冬三钱,五味子一钱)。人参补气,性燥,吃了容易上火,麦冬是滋阴生津的,正好能平衡人参的火气,五味子有酸收的特性,加入五味子,就等于补气又补阴了。
夏天大量出汗的时候,人体的阴液也同样受损,这时,喝点生脉饮就能起到很好的补气养阴的功效;其他季节时,如果感到心力不足、精力不充沛、口干舌燥的时候,也可取上述药物来泡水喝,只是将麦冬的分量减少一些,将原来1:3的比例改为1:2就可以了,即1克人参配2克麦冬。
忌与萝卜、藜芦同服
服用人参除了有上述讲究,还有一定的禁忌,那就是人参不能跟萝卜同吃,因为萝卜会把人参“补”的作用抵消。另外,一些中药也是和人参“相反”的,比如藜芦,因为中药配伍中有“十八反”、“十九畏”之说,因此,人参要避免和这些药物配伍使用。
相关链接:不上火的补药——西洋参
西洋参的外形和人参相似,但药性不完全相同。人参性温,补气,西洋参虽然也有补气的功效,但是性凉,所以服用后不会上火,气阴两虚之人尤宜。气虚之人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呼吸短促、动则汗出、声音低微等;而阴虚则会表现出一派虚热之象,如舌质红、口干舌燥、眼干、手心发热等。这类人服用西洋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西洋参切成片,或者去药店买些现成的西洋参片,每天拿两片放在嘴里含着,直至参片软化,吐掉或吞服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