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疾病 > 慢性疾病 > 肥胖症 > 典型病例
儿童期肥胖对健康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1-04-01      来源:

  儿童肥胖是带有严重并发症的多系统疾病。高血压、高胆固醇和高胰岛素血症均可表现在幼年肥胖儿童中,进而发展为冠心病和糖尿病。在成年以前,肥胖儿童就可能成为胆石症、肝炎、睡眠性呼吸暂停及颅内压增高的受害者。儿童期肥胖影响到体内几乎所有的器官。

  (一)心血管系统损害

  1、血脂代谢紊乱(dyslipidemia):脂肪代谢异常是肥胖的基本特征。甘油三脂(trigly ceride TG)是脂肪细胞内储存脂肪的主要形式之一。TG的主要来源于有二,一为外源性,即摄入的脂肪经消化吸收入血;另一为内源性,由肝脏等器官合成或由脂肪组织动员释放出来。大量摄食特别是高脂肪饮食经过消化,大量的甘油三脂吸收入血,导致高脂血症。过多的血脂被脂肪细胞摄取可至肥胖。肥胖所致的高胰岛素血症能抑制脂肪细胞膜的腺苷酸环化酶,降低激素敏感脂肪酶的活性减少,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和脂肪动员,加重肥胖。血浆脂质各成分的代谢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肥胖时的高TG血症可引起血浆胆固醇(cholesterol CH)在脂蛋白之间重新分配,使各脂蛋白的组份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h)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主要HDL2-ch)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含量降低。其发生机制目前认为是,血浆TG的升高时,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活性增加,在此蛋白作用下HDL2及LDL中的胆固醇向vLDL中转移,而vLDL中的TG则转给HDL2和LDL。因而HDL2-ch及-LDL-ch 水平减少,vLDL-ch水平升高。TG含量较高的HDL2和LDL进一步在肝脏甘油三酯酶(H-TGL)的作用下降解,HDL2转化为HDL3,LDL则颗粒变小。已证实这种小颗粒型LDL具有更强的致动脉内膜损伤作用,大大增加了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

  肥胖时血浆TG水平升高除与外源性脂肪摄入增多有关外,机体本身的遗传易感性亦起着重要作用。血浆脂蛋白酶(LPL)是水解TG的关键酶,肥胖状态下此酶基因存在HindⅢ多态性,同时此酶激活剂ApoCⅢ水平低下,这两种因素的存在使LPL功能活性降低,最终导致TG水解减慢。另外,肝脏内源性TG合成增加及餐后脂肪组织细胞上的LPL不能正常地被激活,导致富含TG的脂蛋白清除障碍也参与了高TG血症的发生。

  ApoB100是脂蛋白LDL及vLDL的主要组份,具有通过特异性识别,结合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介导胆固醇代谢的功能。但是其血浆水平升高比LDL-ch具有更强的损伤动脉内膜作用,因此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认为肝脏ApoB100的合成受饮食成分及血浆脂质成分的调节。饮食高蛋白抑制ApoB100及vLDL的合成分泌;而血浆游离脂肪酸及胆固醇水平升高则具有刺激作用。

  脂代谢紊乱程度与肥胖度和体脂分布类型密切相关。对于儿童青少年,BMI及皮褶厚度与血浆TG、TC(total cholesterol)、LDL-ch、vLDL-ch呈正相关,与HDL-ch呈负相关。儿童中心脂肪分布(WHR)与血清TG成正相关,与HDL-ch呈负相关。其发生机制可能与以下两方面有关,中央型肥胖比周围型肥胖有更高的脂肪分解率(lipolytic rates)。脂肪分解导致循环和肝脏游离脂肪酸升高,肝内游离脂肪酸堆积可增加肝脏脂肪合成并引起血脂紊乱。中心脂肪分布的肥胖血脂异常的特点是血浆TG、LDL、vLDL 及ApoB水平升高,HDL-ch下降,小颗粒型LDL增加。 另一方面,腹部所含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较大腿或臀部高。研究显示饱和脂肪酸可增加CETP的活性,使HDL中的胆固醇向LDL的转移增加,所以血浆HDL-ch水平减少。因此腹部脂肪是比臀部脂肪更强的儿童血脂预示因子。

  另外,研究发现体育运动和有氧运动指数与血清HDL-ch呈正相关,其机制可能是由于体育活动使血浆胆固醇乙酰转移酶(LCAT)活性增强,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水平下降。有研究报道成人体育活动可使血清CETP水平下降,并且伴有血浆HDL-ch上升;血浆LCAT的活性在体育锻炼和体操时可比坐着活动时高2.2~7倍。而血清LCAT活性增加伴随血清HDL-ch的上升。

  2、高血压:高血压(hypertension)在儿童期少见,5~8岁儿童持续高血压仅占1%。然而在伴有持续高血压的儿童中有60%的人体重超过同龄、同性别及同身高儿童均值的120%。肥胖儿童中持续高血压的发生比正常体重儿童高9倍。肥胖可引起血压升高已被大量流调资料证实。儿童期的血压与其成人后的血压具有相关性。Manatunga对儿童血压进行了跟踪观察,从2岁至5.5岁每6个月测定血压一次,发现年龄、身高、体重、BMI与血压呈高度相关性。另有资料显示儿童期BMI的增加与年轻成人收缩压明显相关。儿童期血压和BMI是两个最强的成人期血压的预测因子。

  肥胖引起血压升高的机制尚不清楚。动物和人体实验均显示,体重增加时可引起心输出量增加,体重的周围血管阻力指数轻度升高。肥胖可引起肾压力性尿钠排泄损害,导致钠潴留和循环血容量增加。此外,肥胖时由于肾脏脂肪压迫可引起肾脏实质损害,使血压升高。

  3、心功能损害:左心室肥大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超重、高血压、膳食盐摄入与左心室肥大有密切关系。超声心动图显示肥胖儿童左室心肌重量增加,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增厚,左心室搏出量增加。在儿童踏车试验后,肥胖儿童心率恢复时间延长7~10分钟以上,24%的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和室性早博,部分儿童存在有左心功能不全的趋势。肥胖儿童的频谱心电图的改变以心率不齐、心内传导不良最多,其次为心肌缺血、血液流变学有改变,心率失常,慢性心肌供血不足,左室高电压、左室大。肥胖儿童由于体重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致心脏负担增加,久之心肌代偿性肥大,心肌纤维增粗,而心肌中毛细血管的增生相对不足,即单位体积心肌中毛细血管的数量减少,同时心肌纤维轴与毛细血管的距离也增大,使氧及营养素的弥散减慢,心肌因而缺血缺氧。心肌对缺氧很敏感,心肌缺氧时肌膜上需要消耗能量的钠钾泵不能正常运转,使心肌细胞膜电位降低,以致心肌兴奋性和自律性升高,而传导性降低,故易出现心率不齐。肥胖儿童心脏负担增加,加之心肌、心包膜脂肪浸润,均可使心肌肥大,心脏扩大、心脏收缩力减弱,心功能降低。

  肥胖青少年进入成人期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伴随肥胖的高血压、高脂血脂、高胰岛素血症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肥胖者体内脂肪过量贮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体力活动少可使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不足,肥胖时心脏负荷增大,均是肥胖者易患冠心病的原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肥胖:生活不能承受之重  上一篇 |下一篇  儿童肥胖如何有效的控制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198号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