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服药先懂“法”
发布时间:2013-01-04
来源:
几乎每个人都有服药的经历,采用正确的服药方法,可以促进药物的吸收,最大程度发挥药效。但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服药方法上却存在一些误区。
1.干吞药片或药丸
一些人为了省事,服药时借唾液干吞,这种方法其实很危险。因为人体食管有3个生理狭窄处,如果吞服体积大、有棱角的药片,很容易对狭窄处的黏膜造成损伤和刺激,使其发生水肿和充血,从而导致食管的炎症,甚至溃疡和出血。
所以,我们在服药后,不宜立即卧床,当然更不要躺着服药。对于卧床病人,最好将药片研碎后溶于水中服用。在咽下药物后也要保持身体直立至少90秒钟,饮水至少100毫升。昏迷的病人要下鼻饲管,由胃管注入药物。
2.躺着或半躺着服药
曾有医生通过X线对服药病人进行仔细观察,发现站立或坐位服药只需喝少量水,几秒钟内药片或药丸便可进入胃里。而躺着或半躺着服药,喝大量水,药片或药丸只有一部分进入胃里,一部分则在食管中溶解。这样不仅影响药物功效的发挥,还会刺激食管,造成食管黏膜损伤,甚至会误入气管,引起呛咳。
但服用治疗胃溃疡的药物却是个例外。因为大多数溃疡药的机理都是药物与胃液中的黏蛋白结合,形成保护膜覆盖溃疡面,从而促进溃疡愈合,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溃疡部位,采取不同的卧位姿势,使药物与溃疡面充分接触,减慢药物排空时间,延长药效。如治疗胃底后壁溃疡时,服药后最好仰卧一会儿;如治疗胃体后侧壁溃疡,服药后最好左侧卧位。
3.胶囊剂剥开服用
有些人对胶囊剂的特性不够了解,认为胶囊只是外包装,怕吃下溶化不了,便在服用时将其剥掉;有的患儿服用胶囊剂,父母怕孩子吞不下去,往往将胶囊里的药物倒出来服用。
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胶囊的主要材料是明胶,一般在胃内或肠内极易崩解溶化,不存在溶化不了的问题。之所以有些药物要制成胶囊,是为了掩盖药物本身的不良气味及刺激性,使病人口服容易接受。有些药物在胃中容易被破坏,常常制成肠溶胶囊,即定位在肠内崩解溶化,如果剥开胶囊服用,药物有可能在胃内就被破坏而使疗效降低,甚至失去药效。
4.用果汁、牛奶、茶水服药
有的家长为了“方便”孩子吃药,用果汁、可乐等饮料代替白开水送服药片,这也是不正确的。因为饮料中含有的酸性物质可使药物提前分解或糖衣溶化,不利于药物吸收,而且两者之间相互作用还可能导致药效降低,尤其是抗感冒药。同时,含糖饮料能减慢胃中内容物的排泄速度,延缓药物的吸收。
有的老年人喜欢用茶水服药,殊不知茶水中所含的咖啡因、茶碱、鞣酸等可在药物周围形成薄膜包裹,降低药物的吸收。牛奶送服药物也是同样的道理,应该避免。
(李博 作者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科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