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疾病 > 疑难杂病 > 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针灸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一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0-12-30      来源:君健疑难杂病网整理
    马建伟,男,18岁,山东省临朐县七贤镇牛山沟村人。

    1998年2月1日初诊,其父代述:1997年7月发病,曾在山东潍坊多家医院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治疗上口服D-青霉胺,二巯基丙醇,其效甚微。经人介绍前来我院针灸科求治。现症状:精神差,表情淡漠,面色黧黑,面部及背部生有脓性痤疮,流涎,流鼻涕,四肢以手套状及袜套状发深呈青紫色,言语含糊不清,四肢不自主抖动(颤动)以双上肢为主,行走成摇摆蹒惘步态,舌质晦暗经理化检查及CT报告均示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  

    1、治疗方法:

    1.1针刺:每次针刺选风府、哑门、至阳三穴,及气后出针。

    按:风府哑门,至阳均隶属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又为一身阳气的统帅,疏通督脉,使其上可达脑,下可疏通全身阳气,督脉通达是治疗脑病的关键一环。

    1.2水针西药:胞二磷胆碱4ml(2支)、复方丹参注射液6ml(3支)、胎盘注射液6ml(3支)、维生素B14ml(2支)、维生素B64ml(2支)、维生素B124ml(1000mg)

    水针取穴:风池(双)、心俞(双)、脾俞(双)、肝俞(双)、肾俞(双)、阳陵泉(双)

    操作:将胞二磷胆碱、复方丹参注射液、胎盘注射液混合抽入10ml针管,维生素类抽入10ml针管(忌同复方丹参混合)。

    将上述诸穴行常规消毒,每穴注入1.5—2ml后,再以碘伏消毒。

    按:借用西药和中药西制的特长,结合中医针灸经络的优势。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不失为针灸治疗疑难病一种可行的方法。水针注射其上述诸穴,对改善精神状态,肝功能,增强心脏活力,提高脾脏温化水湿,消除疲劳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临床应用效价。

    1.3针刺治疗

    头部以四神聪,加百会而取之。

    双上肢以外关、合谷、中渚、后溪而取之。

    双下肢以绝冒(悬钟)三阴交、太冲、申脉而取之。

    辨证取穴:

    震颤、痉挛、强直、取百会、筋缩、支沟、曲池。

    精神,智力障碍取上星、人中、神门。

    流涎、吞咽困难,取廉泉、合谷、列缺。

    面部痤疮取曲池、合谷。

    背部痤疮取大椎、曲池。

    按:针灸治疗本病应以辩证施治为根本,从标本兼顾着手,灵活运用。针灸治疗道《内经》“阴急阳缓”而施治。选穴少而精,再到手法时,宁可有益,不可有损。上述诸穴,配合应用,其达扶正补差,健脾化湿,醒脑开窍。留针四十五分钟。  

    2、禁忌与遗嘱

    本病禁食含铜量过高的食物,如瓜子类、豆类、肉类、贝壳类等食物,治疗期间停用西药D-青霉胺,二巯基丙醇(有副作用),常服葡萄糖硫酸锌,配合中成药附子理中丸,香砂养胃丸以暖中健胃、醒脾、芬香化浊。

    按:治疗本病以三大要害为主:一扶本为先,扶正可以祛邪“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二在扶本的前提下,方可以排毒(祛邪)为主。三禁忌为主,即多食有益,勿食有害,以防病多变。

    本病经用上述方法针灸治疗四个月后痊愈,经随访已基本正常。唯天冷时流涎,嘱常服葡萄糖硫酸锌及中成药以巩固疗效。  

    3、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又名Wilson病,Wesepnol假性硬化,多发生于10—25岁,男性略多于女性,常有家族遗传史,早期诊断以头颅CT检查,常可发现茎底节有低密度阴影。其临床特点以进行性肢体震颤,运动或情绪紧张时加重,肌张力增高,构音及精神障碍,黄疸,肝肿大,肝硬化,角膜边缘与虹膜交界处有绿褐色色素环,尿液检查尿酮量增高,血液检查示血清总酮量、血清酮蛋白量,血清酮氧活力降低等肝脑病变为特征。中医无肝豆状核变性一说,就其临床表现归属中医“黄疸”、“肝风震颤”、“积聚”、“肝风”、“风疾”等范畴。在临床上针灸治疗本病很少报道。先针灸治愈一例,为发展祖国传统医学,拓宽针灸治疗疑难病的视野,发挥祖国医学及针灸特色,以正同道。
分享到:

青霉胺联合硫酸锌治疗肝豆状核变性...  上一篇 |下一篇  小儿肝豆状核变性37例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198号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