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讯 > 健康视角
埃及伊蚊趁“热”打劫 中国面临寨卡病毒传播风险
发布时间:2016-09-09      来源:
    据新华社消息,近日,新一期英国《柳叶刀·传染病》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包括中国在内,部分亚太和非洲国家可能面临寨卡病毒传播风险。

    去年以来,寨卡病毒相继在巴西、哥伦比亚等美洲国家大规模传播,目前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美国也发现了本地传播病例。寨卡病毒主要由埃及伊蚊传播,也可通过性和血液等途径传播。这一病毒对成年人危害不大,但孕妇感染后可能生出小头症婴儿。

    英国伦敦大学卫生和热带医学院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为了分析寨卡病毒的传播风险,综合考虑了美洲、非洲以及亚太国家之间的航空旅行情况,相关地区的气候和可传播病毒的蚊子数量等因素,并模拟了多个寨卡病毒大规模传播的场景。结果显示,由于具有潮湿闷热的天气条件、会传播寨卡病毒的埃及伊蚊、大量在美洲疫区和本国往来的旅行人员和密集的人口分布,印度、中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越南、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这8个国家寨卡病毒传播风险较高。由于一些国家卫生资源有限,它们在寨卡疫情面前可能“最为脆弱”。

    世卫组织西太办事处新闻官埃卢瓦·亚奥接受采访时说,目前尚无针对寨卡病毒的有效疫苗,因此预防寨卡病毒传播的最好办法就是防止蚊子叮咬。他呼吁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保持高度警惕,加强病例监控和控蚊措施”。同时做好寨卡病毒知识的普及,告知公众潜在的风险和应对措施,预防通过蚊子叮咬及性接触感染寨卡病毒。

    埃及伊蚊是将寨卡病毒传染给人类最主要的蚊媒类型。美国科学家近期研究发现,一种名为沃尔巴克氏菌的良性菌能阻隔寨卡病毒在埃及伊蚊中的传播,从而为防止疫情扩散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生物防控机制。这项成果已发表在英国《科学报告》杂志上。

    沃尔巴克氏菌是世界上分布最为广泛的共生菌,存在于60%的昆虫体内,包括蝴蝶和蜜蜂等,但在埃及伊蚊中并不常见。

    在最新研究中,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的科学家首先让实验鼠感染来自人类病体的寨卡病毒,且其体内的病毒含量与人体中的类似。然后,再让野生蚊子叮咬这些实验鼠,而有些蚊子本身就带有沃尔巴克氏菌的wMel菌株。另一组同样带有沃尔巴克氏菌的野生蚊子则吸食寨卡病毒含量很高的羊血。

    之后的半个多月内,研究人员多次检测这些蚊子感染寨卡病毒的情况,并评估病毒是否在蚊群中扩散,以及是否在蚊子体内转移到其他组织,比如蚊子唾液中是否含有病毒,因为这是将寨卡病毒传播给人类的一个必要条件。

    研究发现,寨卡病毒首先在蚊子的肠里繁殖,然后通过血液进入其他组织,最终在唾液腺中加速繁殖并在叮咬时排出体外。而带有沃尔巴克氏菌的蚊子,其帮助繁殖和传播寨卡病毒的能力下降,和其他不带该菌的蚊子相比,它们更不易感染寨卡病毒。即便受到感染,病毒也无法转移至其唾液中。
分享到:

五大处方促进心脏康复  上一篇 | 下一篇  湘雅二医院“湘雅名医图文展”正式...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198号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