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讯 > 健康视角
夏天来了 登革热还离得远吗?
发布时间:2016-05-19      来源:
    随着夏季的到来,蚊虫大量繁殖,这使得各种蚊虫传播性疾病爆发的风险也在随之增加。近日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浙江省 4 月登革热媒介监测报告指出,浙江省内多地有登革热传播的风险。其中,杭州市的富阳区和金华市的兰溪市有登革热流行的高度风险。
    纵观全世界,近几十年登革热发病率大幅度增长。目前全球约有一半的人口面临登革热的威胁。登革热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地区,重症登革热在亚洲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是导致儿童严重患病和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今年 4 月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一份研究指出,2013 年全球出现约 5840 万的有症状的登革病毒感染患者,这其中包括 13586 个死亡病例。而且全球每年用于防治登革热的花费约 89 亿美元。
    因此,防治登革热对于维护全球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尤其随着我们国家夏季的到来,一些地区登革热流行的风险增加。下面就登革热防治的一些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什么是登革热(dengue fever)?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感染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热、全身肌肉关节痛和皮疹等症状。登革热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尤其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地区。在我国主要发生在海南、广东、广西和台湾等地区。登革热流行于伊蚊孳生有关,主要发生在夏秋雨季。
    感染后的症状有哪些?
    登革热的潜伏期为 3~15 天,通常为 5~8 天。登革病毒感染可表现为无症状隐性感染、非重症感染及重症感染等。典型的登革热主要表现为突发的畏寒高热,24 小时内体温可达 39℃ 以上,一般持续 3~7天。发热可伴头痛和全身肌肉关节痛。
    一般在发病后的3~6天会出现皮疹,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多有痒感,持续3~4天消退。约有25%~50%的患者会出现出血现象,如牙龈出血、鼻出血、呕血或血尿等。个别患者还会出现黄疸,肝脾肿大的现象。重症登革热主要表现为退热后病情恶化、腹部剧痛、持续呕吐、嗜睡、烦躁、明显出血倾向、肝肿大(大于2cm)和少尿等症状。
    孕妇感染登革病毒有什么影响?
    对于妊娠期间孕妇感染登革病毒对胎儿有什么样的不良影响,尚缺乏前瞻性的对照研究对其进行评价。2016年3月在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发表的一篇系统回顾分析报道,相对于正常孕妇,妊娠期间感染登革病毒会增加流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死胎相对风险。研究发现妊娠期间孕妇出现有症状的登革热和胎儿的不良预后相关。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登革病毒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以及带病毒的媒介伊蚊是登革病毒的传染源。登革热患者在潜伏期末和发热期内有传染性,主要局限于发病前的6~18小时至发病后的第3日。2016年1月JAMA的一篇研究指出,约75%登革病毒的感染者无明显症状,无症状感染者是登革热可能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是什么?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本病主要的传播媒介,在东南亚和海南省,以埃及伊蚊为主。在广东和广西,则以白纹伊蚊为主。伊蚊吸食登革病毒携带者的血液10天后就具有传染能力。
    哪些人群易被感染?
    在新流行地区,人群普遍易感染,但发病以成人为主。在登革热流行地区,当地成年居民体内几乎都存在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体,故发病以儿童为主。登革病毒感染后,人体可对同型病毒产生持久免疫力,但对异型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效保护,若再次感染异型或多个不同血清型病毒,机体可能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导致严重的临床表现。
    如何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登革热的诊断。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作出诊断。
    1. 疑似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5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地有登革热病例发生),或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
    2.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并有白细胞、血小板同时减少,单份血清登革病毒特异性 IgM 抗体阳性。
    3.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急性期血清检测出登革热抗原(NS1)或病毒核酸,或分离出登革病毒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
    那些需要与登革热相鉴别的疾病
    1. 黄热病: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经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黄疸、出血等。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热带地区。在流行地区全年均可发病,蚊媒活跃季节高发。通过核酸检测可与登革热相鉴别。需要注意的是黄热病可以疟疾和登革热同时发生。
    2.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广泛流行于亚欧等国,我国是高发区。患者体内检测到病毒抗原和特异性 IgM 抗体可明确诊断。
    3.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合膜炎和口腔麻疹黏膜斑(科氏斑)。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主要在6个月到5岁小儿间流行。
    4.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仅20%出现症状,且症状较轻,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发热、关节痛或结膜炎等症状。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分离出寨卡病毒可确诊。
    感染后如何治疗?
    无特殊治疗药物,主要采用支持和对症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防蚊隔离直至完全退热。高热时先物理降温,慎用解热镇痛类药物,以防止诱发葡萄糖六磷酸酶缺乏患者发生血管内溶血。高热不退者,可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出汗多或腹泻者,应先口服补液,必要时应采用静脉补液。有出血倾向者,可使用止血药。出血量大时,可输全血或血小板。
    有没有针对登革病毒的抗病毒药物?
    2015年9月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上的一篇关于登革热的系统综述指出,研发安全有效的针对登革病毒的抗病毒药物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虽然各国的科学家都在为之努力,但是目前尚未取得突破进展。
    Balapiravir 是一种核苷类似物,对丙肝病毒的复制具有抑制作用,有文献报道将其用于登革热治疗的研究。但是在一个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中发现,Balapiravir对成年登革热患者并没有治疗效果。
    预防感染的方法有哪些?
    因为伊蚊为登革病毒的传播媒介,因此最佳的预防措施就是避免被蚊虫叮咬。做好室内以及周边环境的清洁非常重要,通过清理积水、垃圾等,可以有效减少伊蚊的繁殖空间,可能帮助减少登革病毒感染的机会。同时建议应尽量避免到登革热流行地区旅行。如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
    有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感染?
    目前预防登革病毒的疫苗还在研制阶段,尚未推广使用。不过令人兴奋消息是,2016 年3月JAMA报道,一个有关登革热疫苗 TV003 的小规模临床对照试验表明,相对于安慰剂,接受 TV003 疫苗免疫的 21 名受试者,没有一例出现登革热的症状,这说明 TV003 疫苗接种后能够很好预防登革病毒的感染。此外,关于 TV003 疫苗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目前正在巴西进行。
分享到:

别让发热咽痛蒙蔽你的眼 盘点 9 种...  上一篇 | 下一篇  蒸汽眼罩监管仍属空白

 
提交评论
junjian99.com  关注白领健康  专注疑难杂症
关于君健网和医学 - 网络营销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隐私权政策
©2005-2015   君健网    湘ICP备130093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