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龙江省医学会首次成立了本省热带病及寄生虫病学学会,旨在深入探讨高纬度地区热带疾病的发病规律及治疗方法。就此,记者采访了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分会委员、首届黑龙江热带病及寄生虫病学会主任委员、哈医大四院副院长朱丽影教授,请她介绍了相关知识。
朱丽影说,热带病主要是指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也包括热带地区的其它一般疾病。其病原体跨越动物界和原生生物界,拥有复杂的生活史和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热带病名称最早起源于19世纪,始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热带地区的殖民主义时期,当殖民者在热带地区染上当地流行的疾病返回原宗主国后,为了防治此类疾病而形成了热带医学,很多热带病如鼠疫、疟疾及丝虫病等均是当时在热带殖民地发现的。
随着时间推移,科学家发现热带病并不仅存在于热带和亚热带,亦可见于温带甚至寒带地区。几乎所有病毒性、细菌性和寄生虫病都属此范畴,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疟疾、结核病、SARS、禽流感等。疾病无国界,禽流感等病毒跨国传播无须“签证”,常常伴随禽类的迁徙而四处播撒疾病的“种子”。因而,对于热带病和传染病的控制,一个地区控制或一个国家控制不算最终控制,只有全球控制了才算最终控制。
朱丽影介绍,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常见的热带病和寄生虫病已从源头上得到了有效遏制。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得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原本已经绝迹的病原体现在又逐步抬头,同时还变异出一些新型病原体来,这使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较大改变,一些新的热带病如莱姆病、疯牛病、猪链球菌感染、埃博拉出血热、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等的涌现,都对热带病的防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热带医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空间。
以黑龙江省为例,该省与俄罗斯、蒙古等国接壤,人口流动性强,为各种热带病的流行提供了很好的媒介。而且黑龙江地处高寒、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居民喜食烧烤牛羊肉、涮火锅等高热量食物,这些短暂的烹饪过程往往不能将生肉加工成熟,食用后可能感染丝虫病、绦虫病等;小兴安岭、完达山麓、黑龙江畔到乌苏里江边的广袤林区居民受居住环境、温度及湿度的影响,易患孢子寄生虫病;杜尔伯特草原地区的蒙古族牧民长期受到包虫病的威胁;同时在沿松花江、嫩江、牡丹江及支流地区的居民和朝鲜族居民,长期以来有吃生鱼习惯,生鱼肉中存活的华支睾吸虫囊蚴可感染人体致病。这些热带病及寄生虫病严重影响了北方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据2009年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省内98个调查点的67800人进行的9种重要人体寄生虫(蛔虫、鞭虫、蛲虫、绦虫、囊虫、肝吸虫、肺吸虫、旋毛虫、弓形虫)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全省9种人体重要寄生虫总的感染率为4.34%,较之上世纪90年代初首次流调数字明显下降;但华支睾吸虫(也称肝吸虫)感染率上升到4.73%,较首次调查的1.18%升高了300.85%。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江人体寄生虫便检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总感染率为4.34%,比首次调查的17.53%下降75.24%;除肝吸虫外,其余8种人体重要寄生虫均大幅下降。其中,蛔虫、鞭虫、蛲虫分别由首次调查的10.34%、0.61%和15.95%下降到3.09%、0.03%和0.38%,猪带绦虫由0.14%下降到零。而肝吸虫感染率升到4.73%,高居全国第3位,显示黑龙江省的寄生虫防治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不能掉以轻心。
胃病发作“大约在冬季” 上一篇 | 下一篇 预防感染:勤洗手、彻底加热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