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需求扩容拉升中药业绩
发布时间:2012-12-25 10:24 来源:君健网
近几年,中药材的“地道性”屡受质疑,中药市场发展也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特别是2009年开始的中药材价格上涨,也成为中药企业业绩成长的掣肘之痛。然而,最近两年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我国中药市场逐渐回暖的事实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基层医疗的发展对于中药行业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
来自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从2011年10月开始,中药材价格指数的下跌有所减缓。从监控品种看,虽然目前的价格还在继续调整中,但不会再有大幅跳水行情出现,跌价品种数量逐渐减少,总的来看重要市场逐渐进入修复期。
基层医疗市场需求激增
“政策层面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正在成为中药行业业绩增长的内生动力。基层中药需求扩容正成为刺激中药行业业绩向好的最大动力。”常年从事中药经销的马建斌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强调,将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大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研究制定鼓励中医药服务的医疗保障和基本药物政策,完善中医药发展的保障机制。
而在近期发布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中则要求,到2015年,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这无疑将大幅带动基层医疗对中药产品的需求,刺激中药产业的进一步增长。
“基层医疗机构与大医院竞争没有任何优势,相反如果发挥自己方便普及的优势则会抓住这样的发展契机。”海淀区羊坊店社区医院院长李澄表示,社区居民近几年对于中医的需求不断增长,对中药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发展中医已经作为医院发展新的重点建设点之一。
中药市场有望扩张
12月12日,全球著名咨询公司BCG发布的《崛起中的广阔医药市场机遇:2009~2011三年医改对制药企业的影响》报告称:过去3年,中国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销售的年均增长率达到30%以上,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对制药企业特别是中药企业的吸引力日益明显。而在这其中县级医院增长最为迅速且最具发展潜力,也是中国三年医改的最大受益者。
“目前中国约96%的人口拥有公共医疗保险,中国医药基金人均支付额在过去3年翻了一番以上。鉴于这些发展,中国医药市场有望在未来几年继续扩张。”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在广州举行的2012年医药产业政策与行业发展论坛上指出。
不过,我国目前中医发展现实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发布的全国中医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每万人中医执业医师数量仅有约3人,每万人中医医院床位数不到4张。各类医疗机构当中,中药处方占总处方数的9.5%,中成药处方占总处方数的比例是17.4%。两者相加,全国有超过1/4患者服用中药或中成药。
“随着患者对中医药需求的增加,未来中医需求量很大。未来5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意向需求为51.76万。其中,医院占36.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占6.5%,乡镇卫生院占14.7%,村卫生室占37.0%。”中国医药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
问题不少但前景可期
虽然市场潜力巨大,然而几年下来中药自身存在的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与消费者渐行渐远的中药能否抓住此次机遇重新走入公众的视野还有待观察。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司原司长骆诗文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感慨道:“我搞了50多年中药,现在的中药连我自己都不敢吃。不是危言耸听,很担心会吃出问题。我吃中药,都得自己跑到药材市场亲手选药材,自己炮制。”
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此前则更加直接地断言:“中医将亡于药!”
“的确,目前中药发展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有的是体制、机制问题,有的是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有的是中医药自身规律和特色优势没有得到尊重和发挥,有的是新形势下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表示。
此外,我国中医药管理机构设置、相关政策在不同地区有较大差异,中医资源各省不均衡,农村中医服务点少,有资质人员不足加上中药价格不断上涨等因素也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中药的发展。
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副总经理贾海彬告诉记者:“我国中药企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否则未来恐将陷入被迫缩产乃至停产的恶性循环。”
令人欣慰的是,今年来自第112届广交会信息显示,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上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我国中药类出口金额增幅达到7.20%,出口均价则上涨了16.42%。
“希望我国中药行业能够抓住发展契机,发挥中医药发源地的优势,真正把中药产业发展成为国家经济战略产业,把中药产业最终上升为国家层面的特色经济体系。从而更好地走向国际。”贾海彬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