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克服怯场 请多与观众互动 [收藏主题] |
kenan821 发表于:2015/5/14 10:48:00
楼主
●上台之前最焦虑,开始演出的1分钟之内焦虑就会逐渐减弱 ●多数哺乳动物有“阴茎骨”,但男人没有,容易在房事中怯场 当众讲话的时候,我们会怯场。例如,在婚礼上说祝酒词,在客户面前介绍业务,在课堂上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这时,自己的脸刷地红了,心跳怦怦,头脑一 片空白。有的人感到头昏眼花,感觉快要晕倒了。怯场在心理学上称为“演出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恐惧。“演出”不仅是在台上,还可以在床上,男人们也经 常害怕房事“演砸”。心理学家根据认知行为疗法等提出多种克服怯场的小窍门,包括背熟开场白、与观众交流互动等,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自己的焦虑反应,更好地 hold住场面。 减少怯场,从开场白着手训练 如何减少当众演讲的怯场?迪勒根据科学的认知行为疗法提出下列建议: ●降低期待。在上台之前设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例如深呼吸,可降低肾上腺素带来的兴奋。 ●积极准备。提前花时间排练是很有必要的,最简单的是对着镜子演讲。怯场通常发生在开始讲话的时候,可反复操练开场白,最好能背下来,到时就不用想开头怎么说,有利于减少焦虑的持续时间。 ●熟悉环境。提前去演讲场地踩点,到时就会比较适应。可以站在讲台上,注意调试灯光与音响。 ●控制场面。演讲的时候如果掌声还在持续,要等到安静下来才开始——什么时候开始,由你说了算!在这段时间内,你可以呼吸、微笑、环视、点头致意,还可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提前介绍。在演讲之前,通常会有提前的介绍,例如“欢迎下一位演讲者上台”。因此在练习开场白的时候,一定要想着有这段介绍,以免突然被叫上台而方寸大乱。你可以对司仪或者观众表示感谢,用这些客套话争取到额外的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 ●自嘲破冰。根据观众的特点,讲一个关于自己的小故事,往往会有不错的效果。你可以拿自己开涮,自嘲现在很紧张。到你开始讲正式内容的时候,焦虑恐惧也消失得差不多了。 ●弱化观众。想象你的观众全都没有穿衣服,可以让自己冷静,因为观众变成了“弱势群体”,就威胁不到你了。 ●眼神交流。与尽可能多的观众进行目光接触,就像跟他们对话,而不是仅仅让他们听见。当你看到友善、微笑的面孔,就会得到鼓励。即使你讲得不怎么好,观众也会记得并喜欢你投来的目光。 ●字条提醒。把演讲的要点写在一张纸条上,揣在兜里或者攥在手里以防万一,心里就踏实多了,尽管不一定会用到。记住,在长时间的演讲中,漏掉一两个点是不要紧的。 影帝和天后,也有怯场的时候 许多人以为只有自己会怯场,别人上台都很淡定,其实只要不是经常上台,几乎每一个人都会有演出焦虑。即使是整天抛头露面的大明星,上台领奖的时候也会不 住地手抖,声音发颤。奥斯卡影帝保罗·纽曼就承认,在电视直播亮相的时候害怕得几乎瘫掉了。流行音乐天后克里斯蒂娜·阿奎莱拉在美式足球联盟“超级碗”决 赛上为成百上千万的观众献唱美国国歌,结果唱到第二段时突然忘词,她解释说自己从7岁起就开始演唱国歌,因为“太投入”才会唱错。 怯场不仅在演出的时候有,做作业的时候也可以有,因此又称“作业焦虑”。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家让一些实验者做数学作业,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对其大脑进行扫描,发现害怕数学的人在准备做数学题之前,大脑就认为受到“威胁”,身体就感觉痛苦了。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人类学家格温·杜瓦称,焦虑伤身, 怪不得很多人面对困难会打退堂鼓,结果能力得不到锻炼而形成恶性循环,例如数学越来越差。其实上述研究还显示,当人们开始做数学题之后,大脑感觉到的痛苦 程度就下降了,说明痛苦是对解数学题这种行为的预期产生的,而不是行为本身。这应了一句俗话:“我们唯一应该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 美 国心理学家薇薇安·迪勒博士称,最折磨人的并不是上台的时候,而是上台之前,心理学上称为“预期焦虑”。有的人在演讲前几天甚至几个月就忧心忡忡,甚至一想到上台演讲就会紧张得惊恐发作。紧张是人类应对危机的反应,是准备战斗或者逃跑,这种状态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来。到了开始演讲之时,紧张焦虑的持续时间 比我们感觉的要短,通常在1分钟之内就会逐渐减弱,很少对演讲造成影响。而且,我们为自己的表现而感到焦虑,但并不意味着在别人眼中就很差劲。 房事怯场:男人缺少一根“阴茎骨” 不光是上台公开演讲会怯场,在最私密的性生活中也有。男人在性生活中通常处于主导地位,但他们对自己的“雄风”并不能完全控制,随时面临身体状态下滑, 却无法阻止。美国进化认识论博士杰里米·谢尔曼介绍说,大多数哺乳动物的雄性阴茎有一根“阴茎骨”,如牛、羊、黑猩猩都有,但现代人类恰恰没有。进化生物 学家估计,缺少阴茎骨的意义是可以让女性识别和选择健康和生殖能力强的男性。换言之,男人有可能在房事中演砸,自然就有演出焦虑。有的男人在房事中怯场, 就沉溺于色情,不自觉把自己与“A片”男主角相比,觉得自己不是“真正的男人”,反而形成恶性循环。 很多男女并无身体上的功能障碍,性器官和大脑性兴奋中枢都是“妥妥的”,却总是担心自己“不行”,然后感到难堪、没面子,担心伴侣对自己会有看法,例如觉得自己“不男人”或者“不女人”了。结果果然不行了,他们不但难以产生性欲,还顾不上与伴侣互动。 美国哲学家、布朗大学博士埃利奥特·科恩认为,性生活的演出焦虑是一系列不理性的想法造成的,有这种问题的人并不需要吃“伟哥”,而要尊重自己,不要要 求自己一定要有勃起或者性高潮——那不是世界末日,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也无法控制别人对你的想法,因此也不值得担心。应该关注的是自己的感觉,没有尽兴并 不是“失败”,也可以享受愉悦,然后期待下一次。 |
|
支持(0) | 反对(0) 顶端 底部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