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健网科室查询 >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内科
科室导航   基本资料
  •  科室介绍
  •  科室专家
  •  科室荣誉
  •  诊疗范围
  •  联系方式
心血管内科
科室名称:心血管内科
特长优势: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先心病
联系电话:010-83572211
心血管内科简介

    北大医院心内科是全国知名的心血管病专科,同时是北京大学心血管病临床研究所,以介入性心脏病学为龙头,医疗、教学、科研全面发展,在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的介入诊断和治疗等多方面均居国内领先地位。

一、专家梯队
    心内科现有在职职工108人,其中医生23人(正高级职称6人、副高级职称人员9人、中级职称人员7人)、科研人员1人(中级1人)、技术人员16人、护士68人。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医生有丁文惠教授、霍勇教授、洪涛教授、崔文欣主任医师、张宝娓主任医师、李建平主任医师、丁燕生副研究员、赵锋副主任医师、齐丽彤副主任医师、盛琴慧副主任医师、陈明副 主任医师、周菁副主任医师、蒋捷副主任医师、孟磊副主任医师、龚艳君副主任医师。

二、医疗工作
    内科有三个专业病房、一个监护室,共有床位98张(其中监护室有床位12张)。心内科下辖心导管室、心电图室、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检查室、运动心电图室、临床电生理检查室、超声心动图室、生化检查室等。全科大致分为冠心病介入诊治、起搏和电生理、心血管重症监护、心血管无创检查几个专业组。除开设心内科专家门诊、主治医师门诊以外,还开有冠心病介入治疗后随访门诊(周一下午,周四下午)、起搏器、房颤门诊和心律失常门诊、等特色门诊(见专家门诊)。每年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5万人次以上。
心内科病房和监护室配有HP多导生理监护仪、900C呼吸机、体外起搏-除颤监护仪、可移动式C形臂X光机、床旁超声心动图机等整套现代化监护、治疗、抢救设施和训练有素的医、护、技队伍,并有数名在国内心血管学术界享有很高声望的专家,可随时进行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临时起搏、紧急冠状动脉造影、急诊介入手术、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等治疗。年收治住院病人近3000例,其中疑难病占13%,急危重症占28%,抢救成功率达92%,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科室于1985年成立心内科导管室,在国内率先开展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工作,自2007年起,心内科导管室每年完成心脏介入工作共2700余例次,居全国前列,专家个人完成病例数均在国内名列前茅。本科室开展技术复杂的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和房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膜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闭术、心房颤动三维CARTO电解剖标测下行射频消融术,三腔起搏器对心衰病人行双心室同步化治疗,以及心脏转复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等,居国内先进水平,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心内科在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血流动力学监测、冠心病介入治疗、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永久起搏器植入、小儿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先心病介入治疗等领域内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每年完成成人及儿童射频200例左右,成功率高,治疗合并症少,其中儿科射频例数,为国内之首,迄今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数已逾百例,位居全国首列。心脏起搏治疗技术先进,安装起搏器的患者年龄最小者仅6个月,是全国年龄最小的接受永久起搏治疗的患者。我科是国内最早开展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单位之一,这方面的工作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近两年来,心内科在方便患者就医方面做了大量改进工作,我们开办了随访门诊,实现了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专科病人预约看病,大大节约了患者挂号排队等候时间,获得患者和家属广泛表扬;提高了病房效率,建立了夜班三线收病人制度,真正实现了患者24小时入院;我们还定期安排了患者教育课程,分别为门诊和病房患者及家属提供义务的教育和咨询。2009年1月,心内科搬进了新内科大楼,患者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都得到显著改善。

三、科研学术
    心内科2000年定为211工程重点学科,2002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本科室同时是北京大学心血管病临床研究所,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任务,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和科技进步奖。心血管内科是我院最早的临床药理基地之一,已完成多项新药临床试验。心内科设有实验室,包括生化室、分子生物学室、细胞室,细胞电生理室。
主要研究方向:
1、冠心病介入治疗新技术及介入术后再狭窄机制的研究。
2、冠心病一级及二级防治研究:承担 “八六三”计划(分子搭桥术与血管成形术――VEGF基因治疗梗塞性血管病)的工作。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研究领域,已先后开展过Hcy,雌激素,血脂、红细胞L-精氨酸/一氧化氮途径等对粥样硬化发展的影响与干预研究。
3、心肌及血管内皮损伤机制及防治研究:先后进行过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机制的研究,对炎症因子、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活性物质如ET、ox-LDL在此方面的损伤作用,NO,肾上腺髓质素等物质的保护性作用及机理均有深入研究。缺血预处理的细胞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肾上腺髓质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病生理意义、血管内皮损伤机制及其保护的实验研究等先后获得各部委科技成果奖,在国内处于本领域研究的前沿地位。
4、基因多态性研究:近5-6年来,我科室与美国哈佛大学公卫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密切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冠心病发病与诊治的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 如“心肌梗塞与其侯选基因的相关研究”,“苯那普利的降压效应与ACE基因和AG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肾上腺素β3受体基因W64R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及苯那普利疗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与炎症相关候选基因的关系”等研究课题。
5、冠心病诊断技术的应用与评估:我科室充分发挥冠心病临床诊治水平高,冠脉造影检查病人人数多,北大医院为多学科发展的大型综合医院的优势,先后开展了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超声负荷试验、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价值和应用的研究,近年来,与医学影像科密切合作,开展CTA、核磁共振等检查在冠心病诊断、预后判断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
6、心脏电生理:是我国最早开展心脏电生理诊断治疗技术和研究的单位,在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起搏器治疗、ICD以及小儿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已取得突出成绩,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在房颤的药物和射频消融治疗、心力衰竭的双心室起搏心脏同步化治疗方面的研究也取得很大进展。
几年来,本学科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财政部、北京市、北京大学等资助1770万元。完成28项国家级或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外杂志发表论文20多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血管内皮损伤机制及其保护的实验研究获2003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四、教学工作
    心内科承担了专科生、本科生、七年制学硕连读生、八年制学博连读生、临床及科研型硕士研究生、临床及科研型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教育、进修医师教育、全科医师培训等各种层次的教学任务,同时是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
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霍勇教授、丁文惠教授、洪涛教授。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丁燕生副研究员、张宝娓主任医师、李建平主任医师、赵锋副主任医师、齐丽彤副主任医师、盛琴慧副主任医师、周菁副主任医师、陈明副主任医师、蒋捷副主任医师。
到2008年底为止,已毕业博士研究生53名,硕士研究生86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4名。平均每年培养各种类型进修人员30余名。参加编写长学制内科学教材1部。

本站信息仅提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